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江南】米粒儿(散文)

时间:2020-04-07 02:3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叫米粒儿,是你们人类眼里微不足道的米粒儿。   我知道上面这首诗是你们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只表达了农夫养育我的不易,却没反映出我们米粒儿命运的坎坷。为了将生命奉献给你们人类,我们从稻田来到你们的餐桌上,这只是夸父开始逐日迈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再怎么走下去,请你们耐心的看完我的自述,该知道我们这些米粒儿对你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那一年,我和同伴们来到一户人家的米缸里,记得有一天,这户人家的主妇将我们放进一个水盆里,用水洗净了我们身上的灰尘,刚爽利舒服一会儿,她却将我们倒进沸腾的锅中,烫得我们在锅中不断蹦跳着,哭泣着,可她还是继续加火煮,再接着闷。这段历程是我们最苦难的历程,经历一番煮、闷的煎熬,原先又脆又亮的身子变成全身浮肿、肢体疲软的身子,就连我们的名字也改了,由“米粒儿”改成了“饭粒儿”。   终于登上你们家的饭桌了。经历过煮和闷的过程后,我们太疲乏了,原以为可以在饭碗里好好睡一觉,突然间被一双筷子撬进了一个人的口腔里,从此,我们进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另一个世界。   口腔里的风景真奇妙,那儿有红彤彤的、肉乎乎的、活蹦乱跳的舌头,有屹立于上下腭的牙齿,里面非常湿润且又温热。还没等我们享受完如此妙景,就被搅到板牙的牙床上,我们听说这儿也有“床”,大家高兴极了,终于可以睡睡了,哪想还没等我们伸直腿,牙床上边的板牙重重的挤压在我们身上,接着就是被反复的搓呀搓,揉呀揉,在被搓揉的咀嚼过程中,时常有种粘稠的液体掺入进来,它应该是口水。   “口水”的医学概念叫唾液。在别人眼里有不洁不雅之感,可在你们某个人自己的口腔里是个好东西,它有湿润口腔、消化食物、清洁抗菌等作用。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主要依靠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淀粉酶是我们在你们体内碰到的第一种消化酶。这小东西太厉害了,是它让我们心儿酥了,身儿变得更软了,象你们醉了酒那样的软了。在唾液的混合下,所有的饭粒儿都聚合在一起,于是,我们变成了软乎乎的饭团。   当我们聚合成饭团后,通过的舌头卷扬作用,在一股口水的润滑下被吞到了咽部。吞,是一物对另一物的征服,按你们三国魏时张楫在《广雅》中解:吞,灭也。可怜我们这些米粒儿就这样被你们“灭”了。   当我们被吞咽到食道上端时,这些初来乍到的不速之客因刺激了你们软腭感受器,引起鼻回通路封闭、声带内敛、咽与气管封闭、呼吸暂停等瞬间生理过程。如果你们在吞咽我们时说话准被呛住,所谓“吃不言,睡不语。”其中的道理就在这儿,为了你们的健康,我劝你们在吞我时别说话。   你们的食道真有点长,我们通过一段狭窄的食道,终于来到一个叫“胃”的皮袋里。又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刺激了你们胃液的分泌,分泌的液体中主要成分是盐酸。这酸液实在太酸了,比你们家的醋不知要酸多少倍。你们时常呕吐时,容易出现吐“酸水”的现象,这酸东西就是胃液,酸不拉几的,尝过那酸的滋味了吧!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胃壁分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只能在酸性情况下才有生物活性,不过胃蛋白酶只消化米粒儿含的蛋白质成分,它是我们在你们体内碰到的第二种消化酶。   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先是在胃体的前部贮存区,再进到胃体的远端和胃窦,在这儿经过胃蠕动运动,象搅拌混旋土那样与胃液充分搅拌混合,最后被搅拌成糊状物,这糊状物叫“食糜”,这是我们第三次被改名。   在胃蠕动的不断挤压、推动下,我们这些粘粘糊糊的食糜来到了十二指肠,一旦进入十二指肠,意即进入了小肠消化阶段,这儿的小肠液是呈弱碱性,其环境与胃相反。   因为我的前身是米粒儿,由我不断演变成的食糜,其中主要成分是淀粉,这种含淀粉的食糜在十二指肠这儿会受到胰液中胰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使食糜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是糊精和麦芽糖。胰淀粉酶是我们在你们体内碰到的第三种消化酶。糊精和麦芽糖是我们米粒儿进入人体后第三次变身。   当我们变成麦芽糖后,又在小肠这儿遇上了麦芽糖酶,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我们变成了葡萄糖。这是我们第四次变身,而且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变身,只有成为葡萄糖后,才能在小肠上皮细胞这儿被吸收进入血循环。   进入血循环不是随便能进的,就像进入某个重要机关必须带介绍信那样。我们进入血液必须依靠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转运体蛋白进行转运。一个转运体蛋白可与两个钠离子和一个葡萄糖分子结合,通过肠腔面,然后再扩散入血液中。你们人类有句经典语言叫“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米粒儿身上的精华就是葡萄糖,当然糟粕是不被你们人体能吸收的其它代谢产物。   精华,精灵也。我们这些小精灵一旦进入你们体内血液中,如同进入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随同我们一起进入的还有米粒中的维生素、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我们顺着密如蛛网的静脉小溪流、静脉,再经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你们的肝脏就象一个转运站,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作为糖的一个库存处。大部分葡萄糖经肝静脉、下腔静脉,再一路前行进入到右心房。进入了右心房就是进入了你们的心脏。   你们人类关于心脏的词语和成语有几百个,诗句、文章更不用说,那些文学语言描写的“心”与我们见到的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邪乎。心脏就是心脏,它就象个水泵,在你们体内抽取静脉的血,再向动脉泵出心脏的血,我这么比喻也许不是很恰当,当然更不符合医学概念了。   我们在右心房没停会儿,就通过了右房室口处叫三尖瓣的门进入了右心室,当我们进入右心室后,身后的三尖瓣门随即紧紧的关闭了,要想再往回走已是万万不可能的。右心室的前上方有肺动脉口,我们是在右心室收缩时,在血液输送下由此送入肺动脉。   肺动脉在肺这儿分散成无数毛细血管网包围着肺泡。血液在肺泡这儿经历了一番气体交换后,原先的无氧血变成了有氧血,我们也在那儿呼吸了新鲜空气,随即跟着含有氧的新鲜血液逐渐汇集成肺静脉,再流回左心房。随后通过左房室口的二尖瓣门,进入到左心室。   我们趁心脏收缩时的挤压力,在左心室那儿通过一道叫主动脉瓣的门进入到主动脉。这道门同样把关很严,出了这道门,门随即在身后关闭了。   进入了主动脉,我们就可以在不断分支的动脉血管、毛细血管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人体的任何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内脏等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可见我们这些小精灵在你们体内分布得多么广泛。   我们最终在组织细胞里被氧化。你们学过有机化学的人都知道,葡萄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被氧化的同时还能释放出能量。   你们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也很精打细算,使我们在组织细胞里不会被完全氧化,还会有小部分被器官组织储存起来,如果存储在肝脏,那肝脏组织的糖叫肝糖元,如果是储存在肌肉组织,那肌肉组织的糖就叫肌糖元。虽然肌糖原只占肌肉重量的1%~2%,但肌肉在体内的重量最大,所以,肌是体内储存糖原最多的器官。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葡萄糖而提供能量。你们剧烈运动后导致下肢酸酸软软的迈不动脚,这就是乳酸积聚惹的祸。   你们体内的葡萄糖还有一种储存形式,当你们摄入过多的糖而产生的葡萄糖,会转变化脂肪,柔而有韧的脂肪垫在你们皮肤下面,会让男人变得更壮实,也会让女人变得更丰腴,但千万别弄成“肥胖病”。   你们一定要问葡萄糖的分解产物去哪儿了。先说二氧化碳,这幽灵被分解出来后就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了静脉,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它们随静脉血液进入心脏,在心脏那儿由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再在肺泡那儿进行气体交换。   所谓气体交换,就是人在呼气时,二氧化碳由肺泡、支气管、气管呼出体外。人在吸气时吸入的氧气与二氧化碳是逆向行使进入血液。这样说,你们应该理解呼吸对你们的生命存在是多么重要,更应该知道洁净的空气对你们的健康更是非常的重要。   由我们这些精灵(葡萄糖)分解产生水的量在体液比重中是微不足道的。其水的去向是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及足细胞裂孔膜构成的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再流经肾小管汇入肾盂,最后排出体外。   如果说葡萄糖是我们米粒儿的精华,那么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则是我们的灵魂。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主要是热能和ATP。热能用于保持体温等,如此看来,你们暖呵呵的身子,其热量是我们给予的。   而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是你们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ATP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和脂肪酸。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ATP,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36分子ATP。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我这个米粒儿也只能有点粗浅的认识。   我们这些米粒儿(包括麦粒儿、土豆等富含淀粉食物)在你们体内经不断的消化变成葡萄糖,再在你们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至此完成了在你们体内的愉快旅行。   终于说完了我们这些米粒儿在你们体内的历程,这儿有一首诗歌,它是我们生命光彩和牺牲精神的写照,我读给你们听听:      带着酒糟味的种子   在布谷鸟催春的时节   躺在软和的泥床里   洁白的须根刚扎进深泥   青翠的叶瓣刚望见天际   一双粗糙的手将我连根拔起   随即将我们拆分于另块田泥      我生长在夏日的骄阳里   初秋时离开相伴的稻穗   谷子的命运总是不久   随时会被剥去外衣   一旦成了可怜的米粒儿   意味着将与明媚的世界分离      煎熬是必须承受的考验   被吞噬是必然的归宿   为了你们我舍得粉身碎骨   为了你们我愿献出卑微的生命   我的精华,你拿走吧   我的灵魂跟随着你的灵魂   我们不需要任何的珍惜   就为你们的世界生生不息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