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绿野携手征文】父亲的“房子”(散文)

时间:2020-05-24 00:18
  父亲的“房子”   一   听别人说,父亲这几天在家里忙活着请匠工给自己盖“房子”,忽然间听到这个消息,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   我的老家属于偏远的山区小村庄,世世代代沿袭着古老的土葬习俗。正常情况下,只有老人去世后,家属才请乡亲们来给亡者修建墓穴,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悼,人们把修建的墓穴委婉地称之为“房子”。父亲怎么了?我越想越着急,便迅速地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匆匆忙忙的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到了家门口,我与父亲打了个照面,问候过后就仔细端详。老人家虽然已经七十五岁了,却身板硬朗、步履轻盈,丝毫看不出有病的样子。父亲走到堆放在院子中央的沙堆旁操起铁锨,开始筛沙子了。   我明知故问:筛沙子做啥呢?父亲说:箍墓子!在与父亲交谈中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去年村里一位老太太因病去世,他儿子请人给老母亲修建墓穴,却不曾想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跑了一整天最终居然连一个人都没有请到。迫不得已,就去外村出大价钱雇了几个人给老人盖“房子”,为此老人下葬的时间也延迟了好几天!这件事对父亲的震撼很大,他琢磨生老病死是人生历程的自然规律,不管谁终究不可避免都会有那么一天,倒不如趁自己还能做一些零散锁碎的活儿,先把百年之后的“房子”盖好!这样一来节省费用,二来不至于事到临头乱了阵脚,听了父亲合情合理的解释,我砰砰直跳的心脏戛然间好像也落地了!      父亲的这种未雨绸缪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我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每每到了生产队决算的季节,经常会听到父亲和母亲商量着、盘算着,——给孩子们做衣裳要扯多少布、做成什么样式、买几双袜子、过年磨几斗麦子的面粉、给老人家(奶奶)蒸一锅白面馍、给她(奶奶)添置大襟的衣衫、给她(奶奶)备足“疼痛片”......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在当时的那种社会大环境里,即便是针头线脑往往也是来之不易!那时,父亲总是惦记家里其他人的身上衣、口中餐,唯独忘记了自己。记得有一年母亲给父亲做了一件新衣服,他总是舍不得穿,只是在有事外出的时候穿上,完事回家后马上脱掉又换上了旧衣裳!记得前几年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   想到父亲现在要给自己修建墓穴,他把必定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前去做,细细琢磨还有点“计划经济”时代的风格!联想现实中的房屋按揭、话费预存等等商业营销活动,它们无不带有超前消费的味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毕竟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智慧。纵观身旁事,我不由自主的也有了一点点的感悟,“超前”并不仅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足够的物质经济支撑。像那些矗立在可以播种的土地上的“半拉子”工程,一放几年甚至十几年,让过往者不由得产生了颇多的疑惑,决策者们当初是怎么计划的!难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及一介乡间老农?   二   父亲把“房址”选在爷爷和奶奶的墓地跟前,周边是我们家大片的庄稼地。爷爷奶奶去世已经四十多年了,坟头上的杂草经常被父亲清除得干干净净,他精心栽植的刺槐树已经采伐了几茬,就是后来长起来的如今也已有碗口粗了,每每到了盛夏时节,坟地这一块总是一副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景象。三伏天树荫下凉凉爽爽,我总以为那几棵洋槐树,就是父亲给爷爷奶奶撑起来的遮阳伞!   刚分产到户的头几年,爷爷奶奶的坟茔周边的土地就是我家的果园,苹果成熟的季节需要有人看护。父亲就在坟茔的中间搭建起了一个小土坯房,并且在里面支了一张床,上面铺了一层麦秸秆。漆黑的夜晚,父亲就睡在里面,即便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他也没有丝毫的惧怕。那时我大白天睡在小土房里也害怕,总感觉荒郊野外的地方很阴森,保不住啥时候就会有一个古怪的东西站在眼前!父亲知道了我的心思,就说有你婆你爷给你做伴儿,有啥可怕的!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给我们姊妹几个说“种地纳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现在回想起来,我总以为父亲当年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胆量,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父母在世的时候非常孝顺,没有留下任何的愧疚和遗憾。总而言之,用乡里人的话说就是“胆正!”   父亲正直善良,很有孝心和爱心。爷爷奶奶去世时我还很小,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炕头上坐着一位陌生的老太太。她是谁呢?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村里靠近山脚的一位老人,因路途遥远、行动不便,路过我家门前时被父亲招呼进屋歇脚、吃饭。父亲对老人问寒问暖非常热情,说:“有事路过你就来,你就和我娘一样亲!”印象深刻的是父亲让我们管那位老太太叫“婆”,她时不时的来我们家吃饭,天长日久我竟然把她真的当成了我的亲奶奶。等我长大了才知道,那位老奶奶与我们家没有任何的血缘亲戚关系,她家的生活比较艰难,她只是我奶奶生前的“闺蜜”而已!   似水流年,当年身强力壮的父亲如今已年老体衰、白发苍苍,但他对自己双亲思念的那颗心却依然如故。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把爷爷奶奶的坟茔右下角的那块土地平整了一番,并用刨出了墓穴的平面图。按照当地风俗,儿子的墓穴只能在父母坟墓的下方,行话称之为“压穴”,其实用乡里人朴素的话语解释——就是“尽孝膝前。”砖头已堆放在旁边的塄坎上,甚至连搅拌混凝土的灰盘也垒砌好了,真的是万事俱备只等待开工了。这儿距离我家有十分钟的路程,路面狭窄陡峭,那些建材根本不能用机械拉运,砖块和沙子都是年迈的父亲一背篓一背篓背过去的!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惊叹孝爱的力量是何其伟大呀!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说起爷爷奶奶在世时如何的艰辛不易、如何的慈悲善良,往事如过眼云烟,真情历历留心间。我自己已为人父多年,回想孩子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我倏然间理解了父亲,内心深处有了与父亲一样的感同身受!我明白了父亲趁早建造“房子”的原因,——那种置藏于心底的孝心,在他垂垂老矣之年又迸发出了不可阻挡的力量!他想百年之后,与双亲长相厮守、尽孝膝下……   三   根据我对父亲的了解,提早建墓穴,也有出于节俭方面的因素。修墓地可以“高端大气”,也可以“简朴节约”。人家的墓室讲究富丽堂皇,有细粉、壁画、地面砖等等,父亲则不然,给匠人一再要求说只要根基做牢靠不塌掉就行!因为父亲加班加点运送材料,“房子”竟然两三天就修好了,比预期提早了一半的时间!竣工那天,父亲又让工匠们用大树枝和土封住了墓道口,非常高兴地说:到了用的时候,刨掉土就行!   在乡亲们的说法中,棺材也算是人在冥间的一座小“房子”。很多年以前,父亲请人帮忙把地头的那两棵大白杨树伐倒,按照棺材板的尺寸锯断。有人说杨木板不可做棺材,父亲却不信那个邪,反驳说有什么不可,贫穷年代不是用一张席子照样埋人吗?请匠人打造棺材是“喜事,”乡里有子女相聚庆祝一番的习俗。我和小弟从西安赶回来,父亲一再劝阻说没有那个必要,你们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后来给父亲钱,他却坚决不要,说自己还能干着哩,其实父亲那时已经过了六十岁了!我们一大家子围坐一起吃饭的时候,父亲说孝顺不仅仅只是钱财的问题,只要让老人心情高兴比啥都强!后来父亲还说了一些社会上的人和事,他们父母健在的时候不问不管,去世了却又大操大办尽显排场,那不是真正的“活着不孝死了胡闹”吗!   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生活阅历让他受尽了人世间的繁华没落和虚无缥缈,但他一辈子至始至终保持着正直善良、俭朴勤劳的秉性。这种品格在当今的社会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让我们做儿女的不由得钦敬不已!想想父亲的人生,看着父亲为自己修建墓穴的身影,真的应了老祖宗留下来的那句话:大善福泽天下,小善独善其身!   父亲给自己盖“房子”的事件已经过去几年了,我偶尔忆起,心中总是生发出浓浓的感怀。喧嚣噪杂的尘世间,年轻的人们常常以各种理由顾不得回家,很少有人停下来想一想给予自己生命的人,他们的生活、情感是怎样的呢!我们能不能在父母膝下多陪陪他们?今天恰好是“父亲节”,以求共勉!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午后唯美时光

    生命要有激情,一起互动,我们守候着这档共同兴趣的频道,打开电视机,一起共浴暖阳,心若...

  • 【轻舞】父亲,起来吃饭(散文)

    像要饮尽坎坷的一生,你真的走了吗,外面的雨一直下着,我多想端起来,像昨天一样,一口一...

  • 再见绿葡萄

    几个人开始品茶聊天,这个时节的葡萄已经结果了,基本快到成型的时候了,没有向天的自由,...

  • 马大姐

    也不知道我们咋就成了好朋友的,你来不了,只来得及给马大姐打电话,这里没得几个人的嘛,...

  • 【心灵】站成风中的一棵树(散文

    这个过程必然是一种蜕变与积累的过程,只安静地做好自己,最多也就折上几枝,但它高傲的...

  • 【天涯“王佳平杯”征文】扁担(

    农村包围城市,人算不如天算,就孝敬我们皇军吧,开展建设,这支压弯过姥爷肩膀的扁担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