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雨中丁香花(散文)

时间:2020-08-06 00:10
  丁香花开的雨季,异乡飘零,故乡渐行渐远,孩提时代的记忆中,故乡是古朴典雅的江南水乡,小城一衣带水,居民依水而栖,民风淳厚。   城南一条清澈河流日夜奔流不息,水波潋滟,河岸柳树成荫,婀娜多姿的柳丝,如少女洗浴过的秀发,随风飘逸。黄昏河沿,一溜烟浣衣女浆洗声和窃窃私语,顽皮少年嬉水的喧闹声,飘荡在清灿灿的河面,皱起层层涟漪,一波连着一波,平静舒缓地向东流淌着。   倘若把城南河流形容成江南水灵清纯少女,而城东北面空旷浩淼的湖泊则为心胸宽厚的伟男子。阳光折射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像撒满金灿灿的碎金,在波光垂影中轻荡柔动着。近观微波荡漾的湖畔,水面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蜿蜒大山,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轮廓。   水乡那条穿越时空的老街呈田字型,分东西南北正街,那幽深的小巷四通八达,街道镶有青石板路面,这古老的小街曾经留下祖辈,甚至祖辈的祖辈的足迹,岁月磨合得青石板光亮照人。少年时代居住正街三年,街巷小楼依次相连,商铺镶嵌厚实的木板门,门庭古香古色。每逢农历旧年,大街小巷人流如潮,开了窝似热闹起来。每当梅雨连绵的季节,满街的花纸伞色彩纷呈,偶尔飘来撑伞的少女,那情景仿佛走进了戴望舒《雨巷》诗中的意境,那是少年最淳朴的美梦,至今还记忆犹新。   随着城市发展,那条依城而过的河流改道,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依山人工长河,城区肆意向四周扩建填湖造城,只剩下旧城与新城之间湖泊成了城中湖。旧城早已经看不到那江南水乡古朴的印记,保留只是记忆中新旧可辨的深巷小街,冷清清的,仿佛作深思状,依旧沉浸在过去那段失落的繁华与古朴中。   流连曾经读书的母校,还有那孩提和少年时代的住居地,那旧址早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往事如烟,早随眼前的风雨而烟消云散,可旧城大街小巷是那样完整清晰印记在心灵深处。   趟过父母自建的私宅,远远看见院落围墙颓然倒塌,心中不免生出一丝荒芜和凄凉,旧宅在现代高楼中显得那样的斑驳残败,唯有后院繁茂的桂花树漫过院落。依恋门前,深情凝望着这栋陈旧的老宅,旧事如烟,都随风雨到心头,自然就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随着城市向四周扩张,祖籍故里遭遇拆迁,地方政府动用公安干警参与动迁,还利用株连亲属参与补偿合同签订,碍于情面,家族兄弟不得已签订了不公平的补偿合同。他们向我诉苦,只有一声叹息,心中戚戚然隐隐作痛。故乡处在城市近郊西南面,山水灵秀,傍水望山,眼看就在一瞬间化为废墟,父老乡亲就要散居在城市每一个角落,家族就像一盘散沙,再也寻找不到祖籍大家庭其乐融融的痕迹了,凄切之态潸然可见。   追根溯源,太公那辈就定居此地,祖辈置良田筑平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丰衣足食。物换星移,岁月如梭,堂兄弟十多人俨然是个大家族,繁衍到下一代,子孙满堂,屋落成群,已经形成小村落。祖居依山傍水,分上下房,中间隔着天井,分居祖辈两家,典型的古朴建筑风格,每到下雨,天井溢满雨水,顺着暗道流到清澈水沟。祖居东面掩映在一片苍翠的竹林下,四面绿树成荫。童年时代,父母忙于工作,我基本上在祖居中度过童年,上山砍柴,下水抓鱼,童年那点滴鳞爪的记忆浮现眼前,挥之不去。   长河从北傍故居而流,因为地势平坦,距城区半里多路,老河河道窄狭,弯弯曲曲,出大塘畈后流向东北,临近城区又形成了一个大弯,两岸防洪堤低矮,一遇山洪暴发,泄洪受阻泛滥成灾。为了制服洪魔肆虐,政府调集了万名男女精壮劳力,在工地上举行了开挖新河誓师大会,老家祖居家中聚拢了四面八方开挖新河的民工,劳动场景盛况空前。   白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红旗招展,入夜明珠串串、喇叭声声、号子震天。当时学校在寒假里也组织学生开挖河道,主要承担挑土的任务,因为这是造福家乡的事,嫩稚肩膀因挑土磨出水泡,再累我也无所畏惧,比任何同学挑得都要多。   开挖新河河道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旧河改道,家乡从此就再没有发生过洪涝水灾,根治了城区及周围地区历史上从未解决好的长期水患。   长河南移,河对岸就是绵延的群山,一衣带水隔河相望,绿水青山,空气清纯。百里河堤,绿茵茵的草地上牛羊成群,河水从山里清悠悠东流去。枯水季节,水清见底,浅水处可淌水过河,目光轻轻地一瞥,河水里游鱼和鹅卵石清晰可见,自由的鱼儿,在阳光朗照下鳞片闪闪发亮,鹅卵石的纹理精致而秀气。河水婉若流动的玻璃,干净而透澈,不觉心情也清澈了起来,那一刻真想做一尾小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清明,家族相聚,渡河祭祖。家父仙世后,市政府划拔了烈士陵园陵地安葬,还是坚持安葬在老家的河对岸祖坟山,让灵魂叶落归根,墓碑上刻有姓名和“中共党员”四个字,没有撰写任何官职和经历。   家父在朝鲜燃起战火时,毅然投笔从戎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这块灵秀的山水田园走出去,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地方工作,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人死如灯灭,终当归空无。家父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   祖籍还有一块属于我的宅地基,曾经萌发了退休到家乡筑三间简陋的住房归园田居,淌佯在山水间,躬耕读书,岂不乐哉?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