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PK大奖赛”】张支书的故事(散文)

时间:2020-08-14 06:27
  常言道:地有肥瘦,人有亲疏。   可张朝军对自己的村民却是一视同仁,谁敢得罪自己老婆的老汉,他敢!也得罪得起,并且还有理由。   他的老亲爷逢人便说“他当好久的村干部,我就要背好久的时。”岳父恨他入骨,是因为两件事。   一是,岳父家的房子,虽然也是土坯房,严格来说算不上危房,如果尺度松一点也算得上。就在这一紧一松之间,张支书决定:“他老亲爷家的房子,不纳入危房改造范围,把指标让给更需要的人。”不然,村委会的工作不好开展下去。   二是,丈母娘身有残疾,按理说是可以吃低保的,张支书硬是把她的资格去掉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给她评了,我后面的工作如何开展。”作为一个村的带头人,只好牺牲亲人的利益,顾全群众这个大局。   两件事,让岳父恨的咬牙切齿。后来,市县两级暗访调查,发现他岳父的房子确实需要搬迁重建,危房算不上,可以生态搬迁。岳父的房子搬迁重建,他出工出力,联系工人机械,并与岳父的其他子女共同商量,子女每家出1000块钱,给岳父建房作一些补贴。这样,他岳父终于又认了他,重归于好。   村民邓德云、李成秀两夫妇是张支书的帮扶人,李成秀是一个病秧子,长期吃药,村里给她办了一个居家康复名额,每月有200多元医药救助。   她按月到巴阳镇卫生院开药吃,开药时她没有给医生说清楚自己有胃病。吃药后胃病发了,到县医院住院花了几千元,合作医疗报销后,自己贴了一千多。病人的子女们不依不挠,要找巴阳镇卫生院的麻烦。   张支书努力做工作,好言相劝,说你开药时没说清楚自己有胃病,不全怪医生,避免了事态和矛盾的扩大。   他找到相关人,准备起动临时救助,看能不能再报点,结果一算,最多也只能再报一两百元,程序非常麻烦。后来是他自己掏腰包给了帮扶人200元,说是已经报了,一场争端终于在他手里化于无形,为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山村8组村民付祖柏,今年62岁,生性倔强,子女都在外务工,自己一人住在家里。他家的土坯房,被评为D级危房,村委动员他拆迁,无论怎么动员,他也不同意搬。   张支书打电话让他的儿子帮忙做工作也没有做通,最后说不要你出钱,国家出的差额部分,由村里的互助贷款垫资,你有钱了再慢慢还,这样他才同意搬迁。   在施工中,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他就怨声载道。   房子建好后,也为他解决好了水电,还帮他发展柑橘340株(他的柑橘已占到全组的1/3),枳壳90株,枇杷60株。柑橘摘果时,车子开到他门前的公路上等着收购。他白天摘,晚上(晚上打起电筒摘到10点)也摘,果子摘得他手软,不知心里有多开心。   现在,付祖柏逢人便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让他有了舒适的新家,也有了致富的果林。   从扶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一心赴在脱贫工作上,紧紧围绕“精准”做“文章”,围绕民生办实事、抓产业,着力推进整村脱贫,下定决心在近三年时间让天山村拔掉穷根,让群众昂首走向小康大道。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他要考虑天山村所有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大事。   天山村位于巴阳境内的四十八槽山区,既是巴阳镇偏僻的贫困村,也是世界银行项目的帮扶村。村里共687户2296人,有850多人外出务工,在家多是老人小孩,给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   张支书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21人,挨家挨户“把脉问诊”,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为每家制定了包含脱贫措施、脱贫时限、后期发展在内的详细脱贫作战方案。改造迁建D级危房22户25人,高山生态搬迁7户20人,C级危房2户2人。还争取水利资金投入二十余万元,整修山坪塘2口,新修饮水池1口,整修人饮池2口,更换管道4000余米,确保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为脱贫基本标准,截止2017年,由2014年的建卡贫困户,降至现在只剩下7户。2017年天山村脱贫工作迎接县、市、国家级的督查和暗访共7次,被赞扬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逐步完善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村里无产业支撑这个贫困症结成了张朝军的心头之忧,他知道,必须要“对症下药”才能“拔病根”。   根据天山村土质、气候、海拔等,张朝军和扶贫工作组不断与群众探索寻找发展产业的路子,带领村组干部外出实地考察,通过与农委、林业局沟通反复论证,最终选定发展水果产业。   一是保持柑橘、枇杷的平稳发展不盲目要求替换品种。继续加强柑橘、枇杷技术管理培训,选派种植大户18人次到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协助举办柑橘、枇杷现场技术培训会一次,共培训农户八十余户。   二是积极转变发展思维方式,着眼市场引进新品种。新栽植沃柑500亩,栽植药材枳壳200多亩。   三是以点带面推发展,全村选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群众支持的两个产业种植示范点。每个点给予免费支持沃柑苗500株,每年给予施肥、打药物资补助1000元、共补助3年。目的是挖掘群众的内生动力,以点带向、打造一村一品的优质产业,为我村脱贫打下长远坚实的基础,让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让群众能脱贫,脱真贫为目的。   巴阳的枇杷成了品牌,名扬县内外,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对于张朝军来说,群众一句朴实的肯定、一个寻常的夸赞、一份微小的收获,都能让自己感知到群众的心头冷暖,他希望做好每件群众期盼的事情,当好“当家人”和“带头人”,让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相信,在张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