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杨柳专栏】想起我的高中老师们(散文)

时间:2020-08-30 20:56
  早上送儿子的时候,看见前面那个送小孩的特像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喊了一声,果然是吴老师,他是来送小孙子的,已经上三年级了,老师说他的任务还很艰巨,因为还有一个十个月的小孙子,哈,不过看他的表情倒是相当乐呵,他响亮的嗓门还一如当初给我们上课时那样。   送完儿子沿范公亭西路上班,旧有的青石板路、偶遇的高中老师、老师一如往昔的热情让我的记忆开始后退,退回曾经的高中时代。   三年的高中生活除了那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再就是敬爱的老师们了。现在想想,那些教过我的老师都那么好,高二下学期分文理科以前班主任是教政治的崔老师、还有教语文的吴老师、教数学的贾老师、教英语的刘老师(已去世)、教物理的徐老师、教化学的张老师、教地理的刘老师、教历史的史老师、教生物的杜老师还有教体育的赵老师,分科后班主任是教数学的邢老师,还有教语文的林老师、教英语的刘老师(非同一人)、教政治的张老师、教历史的赵老师、教体育的张老师(已去世),写到这里才发现,有两位老师已经去世了,人生是多么充满了不确定性,悄无声息间改变着一切,那些令人尊敬的老师们有些再也不会见到了。   每每看到网上一些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时就会想,到底是怎么了,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似乎从小学到高中,我在每一个求学阶段经历过的老师,都具备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哪位老师因为心情不好迁怒学生,从来没有哪位老师伸手向家长索礼。有时候他们也会伸手打我们几下或者踢我们的屁股,但绝对是有分寸的。而我们也绝不会因为老师打了几下就到学校闹个不可开交,更不要说逼着当事老师道歉甚至被开除。我们的家长甚至会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您该骂就骂,该打就打,您可劲管就成。   记得考青州一中那年,因为没有把握能考上,所以一直没去学校看分数。直到初三的班主任郭老师中午顶着炙热的太阳,一路打听着来我家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高一入学,在班里的学号是三十二号(按入学成绩高低排列),班里一共不到六十人,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班主任崔老师专门找我谈话,呵呵,是当时进步幅度最大的,比入学时提升了二十个名次,还给我了一些作业本。再后来每有进步,崔老师都及时给予鼓励。后来知道,享受这种待遇的不仅仅是我,很多同学都被崔老师找去谈心过,可惜我的高中生活还没有结束,崔老师就退休了;还有教物理的徐老师,虽然我的物理课学的很不好,但徐老师从不因此而无视,还记得有一次他很和蔼地对我说,“你看你的物理课远远不如其他课程学的好,得加把劲呀。”教历史的史老师和教地理的刘老师那时刚刚毕业,美女两枚,一动一静,一活泼一严厉,估计现在应该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了吧?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老师们似乎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成绩是好是坏。不知现在的高中老师们还是这么尽职尽责吗,还会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及时给予鼓励吗?这样的鼓励是很有效果的,至少自己一直保持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也许在老师眼里这样的鼓励很正常,可对当时年少又缺乏自信的自己却是一种巨大的肯定,为了这份肯定,我不敢懈怠更不能懈怠。   吴老师更厉害,他是四班的班主任,教三班和四班的语文,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语文课,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当时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但还是按要求做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课桌上随手就可以拿起的小小字典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想来这是吴老师一贯的成功经验做法吧。吴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即使枯燥无味的说明文,也能把我们逗乐,所以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特盼望上语文课。在风趣幽默的讲解中,我们轻轻松松接受了他要传送的思想要义。尤其让我铭记的是他授课过程中的育人。至今深刻记得学《松树的风格》时,他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松树那样正直、坚强、乐观,不被困难吓倒,要求于人的少,给予人的多。他曾经一遍遍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做人要善良真诚、胸襟博大,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伴随着这些发自肺腑的劝导与关爱,花季的我们在人生路上从容成长,少了偏执躁动,多了温和包容。   还有高二下学期文理分科(我后来进了文科班)后的班主任邢老师,特别认真负责,记得有一次晚自习看武侠小说被他抓住,当时很是不安,结果他居然很和气地只是没收了书,没有严词厉色的批评,倒是笑呵呵说了一句,“想不到你还看这样的书?”嘿嘿,邢老师,你还记得吗?   还有教历史的赵老师,她是那么和蔼可亲,好几次领着我们一堆女同学去她家包水饺,现在想想很有趣,她老公估计很惊讶那群小女生的饭量吧。第一次去的时候,水饺吃光光了还没饱,师公又跑出去买的煎饼和馒头,哈哈,现在写到这里都想笑。   分科后教政治的张老师是目前联系最多的老师,张老师待学生极好,所以大家都和他很亲厚,有一次一起吃饭。张老师说他带的每一个班,他都留着当初的座次表、成绩表等等,这些后来在一中校庆的时候成了很宝贵的资料,已经退休的张老师几乎记得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可见他对学生有多么用心。   这些年,一直想去看看崔老师,因为他年龄很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却一直没有去成,当然没去成的最重要原因在自己。或许他已经不记得我了,更不记得他曾经对我的鼓励,可我记得,记得那么清晰。那些在他看来的点滴小事成为一直鼓舞我的力量,这么多年从不曾忘记。   今年,我一定要去看看崔老师!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