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轻舞】客家香格里拉--广东大埔(散文)

时间:2020-10-18 01:01
  去年五月,在女友华的邀请下,一行4人前往华的丈夫老家广东大埔县两日游。华夫妇近年利用祖上老宅地刚建成了一幢漂亮的小别墅恰在镇区与城区连接处,面临宽大的大埔河,过了河即是大埔城区。站在别墅三楼阳台眺望,城区繁华一览无余。夜晚,我们和华一家在三楼阳台纳凉小坐,喝着清茶,听着远边城区文化广场传来的缥缈歌声,凉风轻拂面颊,一扫白天的闷热和舟车劳顿,心情也随之舒畅美妙起来。   次日,我们早早起床,准备大埔两日游。大埔位于广东东北部,梅州东部,居韩江中上游,面积2467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可谓风光如画、风情如诗,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驻湖寮镇,是李光耀和田家炳的祖籍地,民风淳朴,水陆交通顺畅。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东、洲瑞、银江、青溪。   来这里首先一看到的是,客家文化的一大遗存---客家古民居。大埔的大街小巷,阡陌小路,无论是深山中还是稻田内,到处是古朴庄重的宅院、各式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我国五大民居之一,主要包括围楼、五凤楼、围龙屋、门堂屋等类。   大埔县城文化广场附近有旖旎秀丽的西湖,湖水清澈,垂柳依依。走过西湖公园里的铁索桥、飞虹桥、九曲桥......,走到桥对面的一个孤岛上,是大埔博物馆,田家炳演艺中心和大埔陶艺中心。走进大埔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陶瓷文化的详细介绍,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西湖公园旁边就是泰安楼,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的大门非常独特,难辨真假。乍一看是一座雄伟的门楼,细看楼门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做生意发了家,但没功名不能建门楼,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个绝妙办法做了个假门楼。最真的是门楼上精美绘画和雕刻。   这里的客家民居总是与名人相联系。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公司创始人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客家围龙居,北靠山,屋前是一片稻田,建成于1908年,位于大埔西河镇车轮坪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位于广东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系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后回家乡所建。   来大埔必须到百侯镇一游。百侯镇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清朝有翰林5人、进士23人、文武举人134人。有“一腹三翰院”、“同榜三进士”、“同堂七魁”、“诗书世家”等佳话广为流传。特别是“一腹三翰院”让我们印象深刻,讲的是清康熙初年大埔侯南进士杨之徐娶了个奇丑的妻子,却未想到丑妻为他生下的三个儿子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而且都成为翰林院大学士。这里近代以来更是人才荟萃,计有罗卓英等12位将军、地厅级以上干部5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450多人。故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人才之乡”之美誉。   百侯名镇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120多座,是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有中西合璧的肇庆堂,有“四雕一画”展示南洋文化的海源楼,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客家府第的建筑典范当属曾经孕育了三个翰林的“通议大夫第”,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距今250多年,坐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凭借九厅十八井宏伟结构,可以感受到官宦世家的荣耀和浓郁的仕宦文化。   行走在幽幽古巷,闲逛百侯老街,随意品尝百侯薄饼、五香牛肉干、忆子粄等数十种美味小吃。“百侯薄饼”是传统的汉族小吃,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粄、豆子羹、蕨粉。最有趣的是,在我们福建称之为糕点的小吃,在这里都称为形形色色的“粄”,一般为米粉蒸做的。   两日短暂的一游,虽走的地方不多,也可一窥全貌。这里遗存较多的客家民居、风物、人文、美吃,无不展示千年客家名城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不愧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同时,她还有浓浓的侨乡文化,客家人在这里繁衍发展,又从这里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中国古典文化和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地融合发展。   美哉!大埔客家名城!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