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家园】忆夏忙(散文)

时间:2021-05-28 00:07
火币网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是啊!每年到五月底或六月初,农民顶着烈日龙口夺食。   -------题记   想起小时候收麦的情景。那时我还特别喜欢在大人们面前显摆,以获得他们的称赞奖励。农村条件不好,母亲牵着牛,我拉空架子车上坡,车上坐着弟弟。弟弟小,爱坐车,当然装了麦子的车子由父亲承担驾驶。那时,我还是有名的女汉子。   割麦子是父亲一个人的事,他不让我们管,父亲用那删麦的删子,一亩地几个小时就删完了,记的有一次我去给他送水,趁他不注意自己拿起删起来,哎呀!坏了,把鞋删了个洞,幸好没伤到脚。我怕挨骂,偷偷的放下删子,告诉父亲我回去了。回到家又怕母亲说,于是换了一双鞋,趁他们不注意把那双鞋藏了起来……   麦子割倒后,我们把麦子一沓一沓的装上架子车。弟弟爱坐车,让他在上面压车,有时压的也是歪歪扭扭的,记不清装了多少沓,车装好了,下一项任务就是将麦子拉回来。拉车也是一项极重的体力活,满满的一车麦子,少说也有千把斤重,从地里拉出来就非常的费劲,我拉筢,母亲牵牛,父亲拉车,弟弟跟在后,拉的次数多了,牛有时卧着不走了。在那骄阳似火的夏季,父亲的肩上被太阳晒的起了皮,一层又一层……   麦子拉到场里卸下,父母顾不上散开麦,就又要返回地里拉下一车麦。不知跑了多少回,终于拉完了。晚上回来才散麦,还要把麦栽起来通风,那样干的快,栽麦可是技术活,又累手腕又累腰,我用叉弄了几下手就磨起了水泡,看着母亲把麦栽的一个小人似的,立在场上,我怎么也学不会,怎么栽麦都立不起来,我急得就用手,拿一沓麦,用手栽。母亲笑了说:瓜子娃!至今我都不会栽麦。   没过多久,母亲栽完了麦,晒在场里,如果麦子有点没熟透,还带有湿气,第二天再翻两次。那时我还小不知疲倦,和弟弟打打闹,晚上都争着睡在场里,看场。   碾场,碾一遍翻一遍,几遍以后看着麦须基本没有麦粒,就可以拾掇场了,这个时候人越多越好,但那时只有我们一家人,连年迈的奶奶也动起了叉。我学母亲用叉挑起麦秆使劲的摇晃,为了使麦粒落下来,然后再把满场的麦秆一叉叉的挑起,堆成一座山,为了少占用场地的空间,然后就是场里的家具齐上阵,先用卅叉卅去长麦枝,再用推筢,推到场的通风处,扫帚负责扫场里的麦粒,所有的程序完成后,大家才松口气儿。   接下来的任务更是艰巨。这时最好有风,如果没有风,简直能把人急死。父亲用木锨一下一下地扬起包着多半麦枝和麦秸的麦粒,母亲便用扫帚一下一下的“落场”。这更是一个技术活,我不会干的,累死人不说,还打不出干净的麦粒。   一场能打出十几袋子麦粒。记得那时,我们每年能收接近十担多麦子,也就是一百多袋子,都是父母用长满老茧之手,和他们拼上了无数的汗水换来的……   再下来就是晒麦了,晒麦没那么苦,只要有太阳,越大越好,一个小时用晒筢搅一次,用扫帚把上面没有扬干净的麦枝再轻轻的打落一次,这样隔一小时重复一次,直到干净为止,干了后再扬一次,落一次,为的是彻底地把麦弄干净。剩下的沉渣还要用筛子和簸箕,筛子把土筛下去,簸箕负责把没弄干净的麦枝簸出去。最后就可归仓了。   割麦子最难受的是被麦芒扎了,扎的浑身痒痒的,随处可见小红疙瘩,胳膊腿脖子全都有,一天下来全身都是灰尘,收麦的人都一样,挥起手背擦擦,沾满黄土的脸上写满微笑,那是喜悦的笑……   如今已很少再看到手挥舞镰刀,面朝麦田背朝天的景象了,用镰刀割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终于迎来了跨时代的产物,有了联合收割机,省事多了。几十分钟的工夫,几亩地的麦子就装进了粮包。不用割,不用捆,不用拉回去,再脱粒了,现在往地头一站,只等装麦子……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