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学普通话

时间:2018-07-09 09:00
  

某日,看了贾平凹先生写他自己学习普通话的逸闻轶事我忍俊不禁,捧腹开怀。自然地想起我自己学习普通话的往事来了---

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学校很少有老师会讲普通话,遑论标准了,有些老师甚至就地取材--直接用方言上课。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用方言上课的老师之一,那时她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在我们村里教了几十年的书,虽然家住常山县城,然而她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我们本地方言--“南丰腔”。为了能让我们听懂,她大部分都是用“南丰腔”授课,我记得她教我们拼音的时候就用“南风腔”作为注解和组词。比如读“ang"这个韵母的时候她就会拿来一个装腌菜用的器皿,我们方言叫“盎仔”。然后课堂里就响起了“盎仔的盎,盎仔的盎……[偷笑],虽然滑稽,却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由a n g组成的拼音读“盎”,以后看到那种器皿就想起这个拼音;教读“eng"时,她又会模仿蜜蜂或蚊子的嗡嗡叫声,这声音太具象了,我们又很快记住了。她还善于调动想象力:比如教“ong"这个韵母的时候,她就让我们想象妈妈炖肉的情景,方言炖肉叫“瓮肉”,虽然读音有点出入也不甚标准,然而至少它再也不是冷冰冰的拼音了,而是想象中香喷喷的炖肉了,于是我们就想象着吃肉,一边咽着口水一边读着拼音;[偷笑]在教“ing”这个韵母的时候,她就直接用我的名字“英”作为实例来教大家了,全班就齐齐地响起“小英的英,小英的英……”若干年后再想起这些颇感亲切,我的老师太可爱了,我甚至觉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老师用南丰腔教我们读拼音了”。由于时代的限制,老师的拼音不甚标准,但她是了不起的,她的自创的教学方式颇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代在进步,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已经是语文老师的“标配”了,有了这个标配,我们再也不会像贾平凹先生说的那样:“羞于开口,守口如瓶,木成呆瓜了。”也再也不会出现用方言上课的现象了。每年的九月五日至十六日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一周我都用来教学普通话。每当那珠圆玉润、字正腔圆的声音响起时简直就是一首悦耳美妙的歌,我由衷地欣慰……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短文学微信号:wang!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温暖冬阳

    带着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使我们再也呆不惯冷冷的房屋,早早的干完了工作,今天效率不知...

  • 大年三十的傍晚

    潇潇在一起,蓝莹莹的天空象一望无垠的大海,游弋在浩瀚的大海上,此时此刻正是城市一日...

  •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读书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读书之乐,读书之乐,读书,女子读书,体味阅读的快乐,儒雅和知性...

  • 花开与叶落

    电脑里单曲循环Coldplay演唱的Yellow,被北方文化主导的小学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么,大片...

  • 孤独的旅途

    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陌生的旅途我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孩子,一个人,我看到那些被...

  • 清风的引发

    清晨一阵凉风袭来没错 这是秋的味道,似乎已是中秋佳节 或许是家的味道吧,南方的秋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