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蜻蜓点水过启园(散文)

时间:2019-11-06 01:20
  我们的大巴早晨7:30从苏州出发,沿着太湖东岸绕了一个大弯,于8:30到达了“启园”。   下车后看见马路边一个马头墙一样的照壁,粉墙上是启功题写的“啓园”两个大字。一进园映入眼帘的是屏风上一幅描金漆画“启园全景图”,两侧有柱联:“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过了门厅是一所大院,迎面的隔墙被绿篱包裹着,壁前嵌叠湖石假山,留一窟窿,有泉涌出,溅珠飞玉。   顺着门房沿游廊转身向西步入一所小院,院中鹅卵石小径直对着一个方形木栅栏,栅栏里是“柳毅井”,旁边为唐寅的老师大学士王鏊于正德五年(1510年)题刻的石碑。   柳毅井北首有一贴墙而筑的半亭叫“柳毅亭”,相传此处就是“柳毅传书”的遗迹,柳毅就是从这里往太湖给龙王送信的。有了这井、这碑,这里也就成了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了。   “柳毅亭”往东连着一条曲折的长廊贯穿园中,顺着游廊上了“抱翠轩”,只见当中小方桌上端放着一块金銮殿铺地的金砖,没有解说词,不知道来龙去脉,让人摸不着头脑。   顺着游廊下来,又回到了进门时的那个大院,踩着黑白相间的鹅卵石太极图,过了一个半月门,眼前豁然一亮,恍然误闯了太虚灵境。   一眼看去,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园风景半园湖。偌大的园林以水为中心,藏山纳湖,曲折幽深。莲叶田田,展绿叠翠;环水假山,玲珑小巧,姿态各异;四处建筑各抱地势,厅堂轩榭,廊舫斋馆,布局均衡;幽径曲桥,扶疏花木,散落其间,雅致超然。   顺着复廊进到西面院落,“融春堂”赫然眼前。檐柱贴红纸楹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句子。中堂悬“融春堂”匾额,玄色金柱有联:“奎壁光生银漢晓,芝蘭香靄玉堂春”,描金隶书。厅堂轩敞,内中陈设油光锃亮。   出了“融春堂”,到了顺廊,有联:“花氲芝英数五色,卿灵湛露渥三宵”的“阅波阁”。翠柏丛中,卷棚顶两层非中非西的建筑坐西面东,在楼上的凉台可凭栏眺望太湖碧波,下层门堂里的屏门紧闭,水泥柱上有褪色的门联:“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这是截取王维《酌酒与裴迪》的诗句,风格清健,托比深婉。   “阅波阁”前有一荷花池,隔着荷花池,“阅波阁”对面便是“翠微榭”。从“阅波阁”东面绕过去,顺沿长廊的中间纵向筑了一墙,把长廊一隔两半,形成两个披廊,这种架构在建筑学上叫作“复廊”,墙上开了方形、扇形、菱形等各式漏窗,隐约可见被隔断的园景,显得更为曲折、深邃,增加了园景的层次。尽端及两侧缀以亭台,檐角高翘,古朴端庄。   “翠微榭”为一敞阁,山花饰花草鱼虫雕塑,阁内落地挂落与窗花的木雕非常精致。花窗中间还留有对景窗框,赏景静中有动。这里少有松木,更无寺庙,但却悬着“禅影松聲”匾额,我百思不解。   清风徐来,微波不惊,碧荷上晶莹的水珠乱滚,叶丛中羞涩的菡萏蛮腰慢摇、笑脸绯红,一路观赏着,不觉来到了“鉴湖堂”。这里曾经作过大型古装奇幻电视剧——《水月洞天》的御剑山庄大厅。   卷棚顶单檐,四围是廊,中间四面由屏门隔扇包围成厅,厅内有康熙皇帝铜坐像,楹联“山色只宜遠處看,竹香时向静中闻”。   环绕大半个“鉴湖堂”的宽广水域,名曰“镜湖”,也叫“转湖”,湖的周围用天然湖石砌成高低参差的驳岸,就像独角牛头、狮子、苍鹰、懒猴等动物形态,让人随意想象。   从铜鹤身边经过,朝南走过“转湖”上的条石平桥——“九曲桥”,在林荫中向西南顺着以顽石为栏的弯弯曲曲台阶,绕到土坡上的“撷银亭”。它坐南朝北,正对面是“鉴湖厅”,西北面毗邻着“翠微榭”。   “撷银亭”南面是一堵粉墙,上悬隶书“撷银亭”木匾,墙上开一对景窗洞,可见墙外竹林越显葱茏,窗口两侧,挂有行书对联“绿竹深無暑,清池小有天”。厅内设圆形石桌石凳,供人歇脚。   原路返回,“九曲桥”东南向是个土坡,坡腰上有个高大的铁栅栏围着一株披头散发的杨梅,树下立有“古杨梅树”石碑。据传,康熙南巡到此,见此树形态古朴、虬枝苍劲,便小憩于此,百般端详,油然生爱。   继续向东数十步即到“晓澹亭”下,其六角攒尖顶,木匾下的檐柱有联“雲霞俾路近,桃花隔世情”,不知出处,不解其意。亭内桌凳与“撷银亭”无异,人在亭中,环视太湖的“门”字形小河,居高临下,那横枕河上的“吟春桥”一览无余。   过“九曲桥”,绕过“鉴湖厅”,在“鉴湖堂”东北土坡的树丛里找到了“座金亭”,不知来由,好像与“晓澹亭”大同小异。   紧走了几步,来到“环翠桥”,站在弓身卧波的桥上,对面草地东首就是太湖之滨的“浮翠榭”。   好一个“浮翠”,犹如园内的“鉴湖堂”,单檐卷棚顶,南面山花塑松下钓叟,苍松之下,一笠翁握杆垂钩,动中有静;北头山花塑荷池鸳鸯,荷边翻卷,芙蕖玉立,鸳鸯嬉戏于水中,静中有动,耐人寻味。   水榭四围是廊,中间四面半截矮墙,结合屏门隔扇成厅,浮在湖上。   “浮翠榭”有高高的台基,廊外还有石栏和四方望柱,门檐悬“雨水行云”匾额,檐柱楹联是“山水閒情觀所寄,詠觴樂事暢其懷”,行书厚重,可惜关门闭户只能在外张望不能入内。   沿太湖岸边往北数十步,有一道栈桥嵌入太湖之中,气势壮阔,这就是启园扩建时特意建造的“御码头”,《水月洞天》剧目在这里取过景。   栈桥的口头有两大四小花岗岩石狮蹲守,往前是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望柱上头镂雕盘龙云纹,枋额镌刻当年康熙御题“光焰萬丈”四字,一侧副额是:圣祖巡幸东洞庭山,另一侧副额是: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左右坊柱的对联是: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牌坊后面伸入湖中的栈桥,最前端有一正方形平台,一个八角重檐攒尖顶的碑亭坐落其上。亭中立盘龙石碑,上有刘墉所题“御码头”三个大字。亭上悬挂康熙御书“虫二”金匾,取风月无边之意,故此既叫“虫二”亭,也叫“风月无边亭”,妙不可言。平台四周以石栏围之,凭栏临风,耳畔湖水拍岸窾坎镗鞳,足下太湖水天一色,横无际涯,游目骋怀,其乐何极!   来到了启园的主体建筑“镜湖楼”,我驻足细细观赏。檐下有“镜湖楼”匾额,四面檐廊,均设相同的楼门,又称“四面厅”。   “镜湖楼”面对的是“镜湖”,门外檐柱上的楹联字面色差太小,无法看清。厅内黑色金柱的外联“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红地黑字,这是赞扬启园的美景;内联“绍闻衣德千秋凛,景福鸿禧百世凝”,黑底金字,是乾隆帝的行书七言联。   “镜湖楼”当厅高悬着“宸幸堂”匾额,匾额下有一插屏,是一幅漆雕《康熙巡幸东山图》,前呼后拥,伞盖如林,煊赫无比。插屏下面是一张长几,近似棕黄色,当中放置硕大的冰梅棒槌瓶(仿制品),我知道这类东西是康熙帝喜爱之物。堂前桌椅、几架摆放齐整,与屏前条几全然一色,并不逊于苏州市区园林的室内陈设摆设。   启园有着飘逸的婉约之美,让我一见钟情。尽管是蜻蜓点水一瞥而过,却深深地铭记于心间。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