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看点】会水遗址(散文)

时间:2020-01-30 00:46
  正午的时候,车子停在一片广袤的戈壁荒漠上。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绿洲田野,没有市井,没有炊烟,自是也没有喧嚣和紫陌纤尘,有的只是寂静与荒凉。   同大家一起走下车,脚步真真实实落在这片戈壁沙漠上,天地仿佛突然间变得空旷辽远,无边无际,使我的心境也一下变得开阔淡泊。   天空高蓝,阳光正烈,有风从耳边穿过,仿佛历史的回音,刻刻萦绕在这片土地上,时时提醒走过这里的每一个人,不要忘记,这里曾经也是炊烟袅绕,牛羊成群,陶业兴旺,有过历史的烽烟,朝代的更迭。   目光扫射,放眼这里,除了荒凉还是荒凉,和城市、乡村相比,生机黯然而沉寂。土沙混合的地面上,砂砾、石头遍地,生长着浅绿色的骆驼刺、野枸杞,白刺,色彩极其单一。它们的植株或大或小,有的生在乱石处的平地上,有的生在沙丘,或斜坡上,一朵朵毫不起眼,靠阳光雨露生长,但生命力极其顽强,把凸凹不平的地面点缀得极为素洁清雅,和这片土地,一起固守着苍凉,执守着寂寞。这些景象,让我不由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让我恨不能穿越时空隧道,与先民会晤。   这片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会水遗址,距离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3公里。它栖息在这片浩瀚的戈壁沙漠中,西南距我所在的金塔县城仅仅23公里。我们相距如此近,却又如此远,以致我现在才走近它,作为子民,实在是汗颜。   据《金塔文物志》记载,会水遗址源远流长,始于汉,又称“东古城”,“上破城”,是汉会水县城城址。因为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它是“众水所会”之地,在肃州东北140公里,其北有白亭,古曰白亭海。   心怀虔诚,踩着松软的沙土,略躬着身子,一步步靠近那些随处散见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土墩,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凝聚在心头。用手触摸、目光凝视它们沧桑的容颜,就是一些像峰驼、狮子或驻守边关将士的雕塑土疙瘩,一截一截经自然风雨洗礼的土筑墙,断壁残垣,许多还有今人修复的痕迹。它们经风化雨,像出自大自然之手的雕塑,把千年的烽火岁月定格。我努力搜寻历史的云烟,脑海空空,怎么也无法把它们和一座千年的古城联系起来,并还原它的真相。但脚下随处可见的绳纹、麻点纹、垂帐纹、灰陶罐、瓮、碗等残片,还有散见较多的石磨残块、汉砖、铁渣等遗物,及远处的古窑址、古墓群,及那些洪流冲刷过的痕迹,无一不说明,这里曾烟火鼎盛,畜牧业、陶工艺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那些土城墙下散落的酒瓶碎渣,我知道是今人的游证,但和那些烽台同处,就有了沧桑古意,引出了唐朝诗人王翰的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先民们在这里生活了近500多年,物换星移,朝代更替,岂能少了你争我夺的战争,少了醉卧沙场的将士。   一块黑黝黝的文献碑孤独地驻守着这片土地,上面记载:遗址平面呈正方形,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89米,总面积约7921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04-0.1米。城墙基宽约5米,上部宽约2.5米,残高最高处约5.2米。门向南开,有瓮城,进深12.5米,宽14.8米。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7.3米,门向南开,宽4.2米。城墙筑法与外城城墙相同。我屏气凝神,仔细观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拼凑,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它们的模样,只有那些形态各异的土墩、城墙、烽台,形成一个个坐标,定格在脑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都是踩着先民的肩膀,遵循着他们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变革走过来的,他们就像一栋楼的地基,是他们的聪明智慧留下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今天的高科技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当永远铭记、感恩。为了让这片土地在脑海永不失忆,把它们牢牢记住,我们一会儿站在城墙前,一会儿站在土墩上,不停变换造型,与它们或单,或双,亦或三五成群乃至全部,以此种方式合影留恋,触摸历史,将经年的云烟烽火一一打捞、定格。亦有胆大的文友,像一只鸟,飞落在高高的圆柱形的烽台顶端,伸展双臂,试图触摸天云,享受“山高我为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我们离开时,天空依然蓝得极致,干净得不挂一丝云彩,仿若一片深邃的海,就像这片苍凉的土地,没有沾染一点浮华的气息,那么纯粹、洁净,又幽深旷远,包裹着历史的足迹、风烟。   会水遗址,先民遗落的一滴泪。   车子缓缓起始,我在心中默唱《胡杨》:当大漠把我拢进胸膛/我就有了自己的故乡/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海里/我的名字叫胡杨......我多么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这里也扎根下一棵棵胡杨,让它们也来驻守这片苍凉,守候我们的祖先。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