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柳岸·根】那些年的乡村露天电影(散文)

时间:2020-03-24 01:14
  让我忽然间忆起乡村露天电影的,是与母亲闲聊时她说的一个小故事。   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说有一次,我们村子里放露天电影,母亲和父亲看年幼的妹妹睡着了,就把她放在家里,而带着我去看电影。看着看着,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抱孩子的剪影,顺着那放映机的光束寻找,发现一个老太太正抱着一个小孩在找人。母亲眼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自己留在家里睡着了的孩子,而那个老太太,正是我们的邻居奶奶。   那个时代的治安好,可以说是夜不闭户,人们出门多是不用上锁的,否则,在家哭醒的妹妹,也不可能被邻居抱出来找妈妈。这件事本身,虽然说明了那时世道的太平和人性的淳朴,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露天电影对人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于是,我对母亲半开玩笑地说:换到现在,孩子早被人偷走卖了。   这么说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又涌上了另一个镜头:在电影散场的人群里,我困意难忍地耷拉着眼皮,被母亲牵着手亦步亦趋地拖着走。母亲的怀里抱着弟弟或妹妹,抱孩子的手还拎着马扎或小板凳,就这样拖家带口地在漆黑的夜里逃荒般地往家走。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又极爱看电影,而我们又小,常常是电影看到了一半就睡着了,所以也常常被叔叔或本家的哪位哥哥帮忙送回家,直到回家被塞进被窝里,年幼的我都是意识恍惚的。那时尚小,一次次中途睡着被人牵着走的记忆依稀还在,却不记得电影都演了些什么。   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就不再是跟着母亲去,而是跟一群小伙伴一起去。那个年代的乡村,经常有露天电影放映,作为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惠民政策或政治任务,县乡两级政府会派驻放映队,逐村放映有宣教意义的影片。除此之外,村子里每遇婚丧嫁娶,以及老人过寿、孩子过满月一类的大事,当事人家里还会请上一场电影,答谢乡邻,也以示隆重。尤其是冬季。乡村的冬季是办喜事的高峰期,这时候,便不断地有电影在村子里的各条街道上放映,我们便也像沾了喜气一样,隔三差五地就能看到一场精彩的电影。有时,同一时期放映得太频繁,难免会有重复的电影,即使如此,每每也是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和伙伴们叽叽喳喳互说着后面的剧情,童年的欢畅和满足,便在这一场场电影里荡漾起幸福的涟漪。   那个年代的电影,不似如今商业时代追求纯票房收入,没有所谓的功利色彩,做为国人生活娱乐的精神食粮,电影在彼时,可谓是大众百姓最贴心的消遣娱乐方式。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生活和经济水平偏低的时代,没有电视和电话,更没有手机和网络,当人们习惯于从收音机的广播里获知天下新鲜事的时候,电影作为一种声情并茂的大众媒体传播方式,而广受人们的喜爱。电影为大众而生,电影反映了历史民情和百姓生活,电影是人们最为营养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在乡村,露天电影,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一挂白色带黑边的幕布,一架放映机,一群如饥似渴的男女老幼,组成了乡村露天电影的全部内容。   电影开演,银幕前挨挨挤挤的观众坐得密不透风,最前排的往往是小孩子们,然后依照高低个向后排,也并非刻意如此,而是前面座位的高度要以不影响后面的人观看为止。如此,到后面时,往往就是坐高板凳或站着的人为多,还有一些流动性较大、随时都有可能离开的人群,也都稀稀拉拉地站在放映机的后面,既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又能将放映员的操作一览无余。如果看电影的人很多,幕布的正面坐不下时,反面也会成为理想的去处,虽然画面与字幕是反的,但因为可以任选最佳位置,且人少清净,也往往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的选择。   那时的人们没有更多的娱乐项目,小孩子们白天除了上学、帮父母干家务、偶尔也随大人下地干活外,就是晚饭后聚到一起,玩一些捉迷藏之类的百玩不厌的游戏。若遇有电影放映,那更是欢喜雀跃。饭后,早早地搬了小板凳,结几个伙伴,匆匆前往放映地点,以期能占个最佳位置。途中,还不忘拐进街边的小卖铺,花二分钱买来一把瓜子或花生,心满意足地边嗑便走。小孩子们嘴馋爱吃零食,那时普遍条件又不好,兜里若恰好有几个零子儿,会拿出二分钱,让店主给抓上一把瓜子,或换几个糖豆来解馋。若兜里空空,也便只能干咽口水,或去同伴那里讨来几粒瓜子共享。就在这些有趣的前奏里,电影如期开演,我们被撼动心灵的影像与声音折服,安安静静地沉浸于电影画面里,随了情节的跌宕起伏而使情绪起落不定。   这些电影,或许是《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地道战》,或许是《上甘岭》、《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也或许是《骆驼祥子》、《神秘的大佛》、《少林寺》等等,这些曾给了我们深刻记忆的影片,就是从那时起,在我们尚且充满童真的目光里,刻下了时代的印记。   乡村的冬夜,寒冷如刀剑刺进骨髓,即使如此,也挡不住人们看电影的热情。大人们会围在一起说笑唠嗑,以驱散寒冷,小孩子们则会三五成群,捡来一些树枝枯草,生起一堆堆小火来取暖。火光氤氲中,一张张稚气可爱的小脸上,火光映出的红,与寒气侵袭后的皴裂相映成趣,更衬托了乡村孩子的淳朴憨厚,以及那些岁月里无以复制的单纯和美好。有时中途遭遇停电,看意正酣的人们就在寒风中执着地等待来电,或要求放映员用自发电继续将片子放完,可见,那时的电影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记得看《侦察兵》时,感觉王心刚饰演的男主角英气逼人,简直可以视为偶像,虽那时还小,但英勇加英俊的银幕硬汉形象,已然戳中幼小的心怀。看《骆驼祥子》时,人们议论:中国最丑的女演员就是斯琴高娃。而我看来看去,倒没觉得斯琴高娃有多丑,只是觉得电影让虎妞的形象定格在了一个“丑”字上。最有趣的是看一些译制片,电影中的对白是经了翻译和配音制作的,而那时我们不懂,就觉得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老外也会说中国话吗?再大一些时,对一些爱情题材的影片也是情有独钟。比如那时有一部片子叫《孔雀公主》,一个傣族的神话爱情故事,被帅气潇洒的唐国强与美丽清秀的李秀明演绎得荡气回肠,影片里的他们是那样的年轻好看,纯真的爱情是那样浪漫美好,让懵懂的自己,不禁对未来产生出无限渴望。   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年少的我们,对于电影,有着自己未经世事的纯朴理解,有着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段独特的视角和观点。电影填充了我们思想的空白,电影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之外的世界,电影也令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再后来,慢慢长大的自己出外求学、举家搬迁,渐渐远离了乡村里的露天电影。恋爱的年纪里,我们的家住在市郊的城乡结合部,偶尔不远处的村子里也会有露天电影上演,我和他会领上年少的弟弟妹妹,如小时候那样,板着小板凳去看一场久违的露天电影。欢欢喜喜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场面,便会将记忆重新勾起,所不同的是,身旁的小伙伴变成了已长成少男少女的弟弟妹妹。而那个与我耳鬓厮磨的恋人——他们的“准姐夫”,肩负起了搬板凳、买零食的光荣使命,一场电影看下来,彼此感情递增不少,暖心的感觉常常就在这无声胜有声之中氤氲蔓延,直至刻骨铭心。   随着时光的远去,乡村露天电影渐渐被搁置在了遥远的回忆里。曾经那个有着无限回味的年少时代,那个属于露天电影的时代,渐渐远离了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取代,高科技的网络信息社会,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光怪陆离的掌上世界,电脑、平板甚至仅仅一部手机,就能将我们想要了解的所有信息内容一目了然,快餐化的时代,足不出户看遍世界,已不再是什么传奇。   而此时的电影,也已不再是旧时代那些毫无商业运作的、纯粹做为精神食粮而生的电影了,做为商业时代的筹码,电影越来越追求高票房收入等商业利益,反而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除非是想体验那种震撼人心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品味立体影院无可比拟的强烈视听冲击力,不然,普通百姓是不会花大价钱去影院观看一场电影的。这让我们不免又怀念起那曾经的免费露天电影时代,那些淳朴的影片和那些淳朴的观众一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定格成了永不褪色的影像。好在如今是快速便捷的网络时代,不进影院,照样能在网上将心仪的电影搜来观看,于是,电影便愈发显得偏离了主流,也愈发显得更商业化了。   城市中,政府有时也会搞一些戏曲、电影进社区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偶尔我们会在某些大型社区的门口看到一些剧团的演出,也会有一些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但相对较少。距离如今最近的一次看露天电影,大概是十年前了。那时,我们隔壁的社区门口,突然有一天扯起了宽长的银幕,听说要放电影,很多人都充满好奇地早早去等着观看。已记不清那天到底放的是哪部影片了,只记得随着放映时间的推移,观看的人群越来越稀疏起来,我似乎也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故而早早地回了家。   同样是露天电影,却已然丢失了儿时在乡村里看露天电影时的那种简单淳朴的心境。过去的我们日子清苦,精神世界却很富足,我们可以为了看一场电影而在冰天雪地的夜里守候一份约定,也会在一部电影里寻找未来的人生,那时的我们质朴无邪,如水般纯净,那时的我们,如那时的旧时光一样醇厚悠远。当岁月渐次带走往昔的回忆,留下了越来越浮躁的世俗心绪,电影已不再是我们精神世界至高无上的拥有,它成了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小到可有可无,我们没有耐心去看完一部影片,不是因为它不精彩,而是我们的心境太嘈杂。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电影的悲哀。   自那次之后,便再也没有看过露天电影,儿时乡村的露天电影,也成了心中不折不扣的美好回忆。偶尔在思绪回溯的时候,想到那一幕幕与电影有关的趣闻趣事,内心会涌起万千思潮。远去的不止是岁月的沧桑,还有我们与年少时光和青春故事决裂的隐痛。   如今,文化下乡的活动或许偶尔还会有,但再也没听说过有因婚丧嫁娶而请电影的,显然,这早已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之一了。寒冷的冬夜里,当我们躲在温暖的家中,看着电视上着网的时候,可曾忆起,在儿时的某个夜里,我们在某条街道的电影幕布前,生起一堆小火,边搓着小手烤火边等待电影开演的场景。电影让那时的夜变得不寂寞,电影也让如今的我们变得更容易怀旧。   那些年的乡村露天电影,记录了我们成长轨迹中最淳朴的一段段记忆,即使流年飞逝,依然芳华永在。那个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我们的心中,却总有一份怀念,为冬夜里的露天电影而生。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