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看点】我与“推敲”(散文)

时间:2020-07-21 01:09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时,父亲让我好好改,我极不情愿,他就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位叫贾岛的诗人倒骑着跛驴,嘴里念叨着他的新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的车骑。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那时的我对倒骑跛驴想了很久,为什么要倒骑毛驴?驴不看路不撞才怪呢。后来我也读了这个故事,故事中并没有说贾岛骑的是跛驴,也许父亲想吸引我的注意力,或许是当时他内心的独白。   这个故事让“推敲”在我心里扎根,但并没有长成大树。那时不是革命,就是到广阔的天地锻炼,写文章的人也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我们学生的作文也是东拼西凑串一篇,自己也不懂写的是什么,就不需要推敲,交上就行。更不敢推敲,生怕自己说错了话,挨批斗。这样也养成作文三段论,开头形势大好,中间自我检讨,结尾决心态度。或者找篇作文改改开头和结尾,中间原封不动交给老师蒙混过关。没想过在字词上推敲,一晃就上了高中。高考恢复,整天被一句口头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迷的神魂颠倒,就更用不着“推敲”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我也被后浪推上岸,再也不看机器人的脸色;不怕一串串罚单;不怕量化甩尾巴。轻松愉悦,美好的时光任自己主宰,跳广场舞,做健身操,几天过后索然无味。这才知道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是没有工作。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心里老是这样想。“微信啊,啥都有。”朋友的建议让我心里一亮。疯狂圈友,天天批阅朋友微信,点赞留言。都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此话一点不假,我的朋友圈分享的文章也就三大类:父母辛苦儿女不孝。夕阳无限好,诗意在远方。温馨提示,及早防病。新鲜之后会觉得慢性中毒。   得给自己另找一片天地。思来想去读写结合。写什么?律诗意境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关键是字数少,绝句最多二十八字,手机也能操作。目标既定,仅凭点滴的律诗知识难以完成宏伟大志。于是乎书店挨家过,却未能找到一本介绍律诗写作的书,失望莫过于找不到书。于是网海拾贝,点点滴滴找全了律诗的结构形式(平仄规律),四中形式列表呈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在网络中。高兴之余,却要刨根问底,问什么是四中形式呢?可网络浩瀚而私心,对初学者一点也不施舍,专题专讲毫不延伸,所得知识细碎不全面,还得对照诗句自我总结。律诗为什么这么美?因为这是通过特定的句式、音节、对仗、平仄、黏连、用韵等艺术手段创造出韵律、节奏、均衡、变化、和谐等美感因素,酿造诗的氛围。以五言绝句为例,每句三节,句中音节平仄相间,形成诗句音律的起伏变化之美;联句间平仄相对与两联之间平仄相黏形成了音律错落有致和回环之美。每句三节,根据平仄排列规律:句中音节平仄相间,联句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绝句格式有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四种,平收要入韵。自认为掌握格式就可以练笔,没想到写一首只有二十八字的绝句真不容易。这时“推敲”也找上我了。   一首诗想好了架构,表达时所选词语却无法入律。所选词语是平仄时,诗句格律正好要求平平。所选的词语是仄仄时,诗句格律要求平平,颠倒置换后读起来拗口,一时急火攻心坐卧不宁。一首七言绝句二十八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容易,写起来咋就这么难?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格律格律,就有规律,否则就不是格律了。于是苦思冥想,各种词语在眼前徘徊彷徨,大脑极度兴奋,在辗转反侧中窗外渐亮,实实在在与“推敲”滚在一起了,进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模式,这样的状态想痴呆都难,恐怕离失眠症不远了。两三天终于拼出七律一首。老师留评:“格律内容欠缺。”一句如醍醐灌顶,惊醒痴梦人。一个对古汉语知之甚少,对格律诗一窍不通的人想写格律诗,痴人做梦吧?   逍遥几天后又开始“推敲”了。我为什么爱格律诗呢?就是它的形式美意境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要读诗一幅幅画面纷至沓来,叫人心旷神怡。诗除了诗人呈现的意境美外,其格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格律决定了它的篇幅短小,腾挪空间有限,表现内容受限制。戴着镣铐跳舞,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于是就有了现代诗的盛行。“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好像这句话不请自来。   还是“推敲”自己吧!我上小学就遇上文革,整整十年,记忆最好的十年像泼出的水一样消失了,最可怕的是认识的固化,非白即黑,凡是传统的都是反动的,再加上古文难懂要查阅资料,所读书籍甚少,对古文的阅读就仅限课本,无知才是我最大的障碍。我不可能写出传世佳作,重要的是能静下心来,欣赏学习老祖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修身养性,让生命的余晖染上诗的光芒。以“欲群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勉。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