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星月】龙溪 “愚人”(散文)

时间:2020-09-11 01:05
  江苏泰州北郊有个古老的集镇——港口。相传,唐朝这里就有人家聚居了。港口四面环水,前有泊、后有泊,尤以镇东边的龙溪港最为壮观,东西长七、八华里,南北宽三华里左右,微风吹拂,碧波荡漾。“好似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龙溪港,曾是港口人的自豪。   担任过乡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的宋家骧就生长在港口,其幼秉承家教,特别钟情于书法,十几岁时在镇上就小有名声了。   似乎是历史的巧合和安排,其父宋振禧解放前曾师从《港口竹枝词》的作者陈炳昌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陈炳昌先生的次子以刻章为生,与宋宅为邻,耳濡目染,宋家骧闲暇之时常观摩印章的刻制,偶尔闭门自习治印。1991年抗洪救灾期间,他治“抗洪救灾英雄多”印一枚,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的《党的生活》杂志选录。   他还刻制了“龙溪愚人”印章一枚,自称“愚人”,何愚之有?痴情于书法,一有空闲就临摹字帖,练习毛笔字,还真的能靠写字吃饭么?不愚?!宋家骧说自己刻制印章的水平太低,“龙溪愚人”的印很少用过,免人笑话。   我也是港口人,曾经和宋家骧同事,所以我了解他。他虽为领导,却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一些有关他练习书法的情况,听他邻居介绍,令人难忘。   他父亲生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七岁开始在家练习毛笔字,炎热酷暑,父亲手执芭蕉扇,一边在其身边扇风降温,一边对其练习的字评说纠偏;严寒冬天,磨墨即冻,其父就让他在磨墨时滴上一滴酒,这样磨的墨汁不致冻上;为练习大字,其父专门找了一块较大的炉底砖,让他蘸水书写练习。六十年代其父从泰州买了支狼毫小楷笔回来,总会用一脸既慷慨又无奈的表情说:“三角钱啦!”那时,他父亲一天的工资收入才九角钱,却是维持家庭五口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他自然从中感悟到了父亲的真爱真情, 更加珍惜毛笔, 每次写完字都小心翼翼把笔墨洗净套好。他在参加工作以前,练习毛笔字几乎是寒暑不辍。即使参加工作后,也忙里偷闲地练习书法,每逢春节为自家及街坊邻居写春联,都力求从形式上、字体上精益求精,现在谈到他书法的事,街坊邻居无不交口称赞。   宋家骧不仅写毛笔字,还能写美术字,过去邻近乡镇的党委、政府及单位的牌子多为其所书;墙壁上的大幅宣传标语,他若用魏体写起来,总是一挥而就,毫不做作。有些单位请他写个牌匾,求一幅书法作品,他全作不可多得的练习机会,从来不要一分钱报酬。   2005年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书法上。他常说:“不再做钞票的佣人了,多花时间写字做人,努力驾驭横竖撇捺折。”他还仿效文人墨客,起了个斋号,名曰:雅乐斋。在他的书房内,摆放着书法界大师各种字体的书籍。   他拜泰州市、海陵区书法家协会的许多书法家为师,写了作品请求指点;并敢于把作品拿出来请省书法家协会的专家点评,从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在批评中进步,在批评中成长”是他的口头禅。他北上首都,南下金陵,西往广陵,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3月14日,他的一幅楷书作品“爆竹迎春”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迎春书画作品展播”中,被选用展播。去年,他又一幅作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法展” 中获得佳作奖。   闻讯后,我由衷地为我这位领导淡定而充实的二线生活喝彩,按捺不住动笔的念头,好一个“龙溪愚人”!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