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吃碗面条那得抢

时间:2020-09-30 00:28
  早上,顶着漫天大雪去抢吃了一碗“九化老太太面条”,加蛋,十二元。   亦或有人会说,这也太夸张了吧?现如今已然到了“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的“买方称爷时代”,吃碗加蛋面,至于用得着“抢”吗?   实话实说,真的是一点儿也不夸张。在“九化老太太”这儿吃面,就得抢,而且天天早上如此,就像不要钱白吃一样,抢者潮涌“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为的就是饕餮上一碗这儿的面。   其实,这儿的面条也没什么特别的,绝对大路货得很,连现如今时尚的手擀面都不是,就是用寻常的挂面下的。挂面下在滚开的自来水中,捞出后投入滚沸的肉汤中过一下,连汤带面盛进碗里,再佐以肉末、油炸豆及其葱花儿、生抽、辣椒油什么的调调味,这样,一碗面就做得了。   可尽管如此,但若想吃上这样的一碗面就得去抢。那卖面条的老式窗口原始极了,但吃面食客的行为更是原始,无人排队,只是在窗口前一窝蜂地拥挤着,挤得一塌糊涂,都伸胳膊,窗口前胳臂如林,个个唯恐自己的钱递不进去,人声鼎沸得像今年五月暴涨的股票市场。   在店里吃面的大都站着吃,因为根本就没几个坐儿,就连在这大雪天里,店门口都熙熙攘攘着一簇簇或站或蹲端着碗往嘴里扒拉面条的吃客。热气腾腾的面条挂在他们的下巴上,就像唱京剧老生的髯口。知道的,知他们是一帮吃早餐的食客;不知道的,还以为哪儿闹了灾荒,灾民进城被赈了呢,亦或是金庸笔下欢喜洗劫大户的丐帮走进了现实。   这是一家老店,其历史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一样长,据说最初是卖米粉的,三角五分一碗,后来供应给店家做米粉原料碎米的粮库主任不知何故断了其碎米的粮道,万般无奈之下,便改卖煮挂面了,这一改,竟食客如云,生意火爆无比!   要说这家天天吃客火爆的老店不仅小得寒酸,且竟然连个招牌幌儿都没有,店门脸亦无任何标志更无店名,就像没化妆就出来迎客的礼仪小姐,素面朝天。因为就是五个有些年纪了的“九化建”的女人在经营,所以吃客都将之称为“九化老太太面条”。买面时,食客们那表情,谄媚无比,一口一个“大姨”地叫,叫得那个亲呀,甜得流蜜倒牙,他亲大姨听了一准愤怒无极,恨不能一个巴掌拍将过去,抽他个花儿为何那样红,金星灿烂!   在这儿吃面的除了像我这样住在附近的,更多的都是开车来吃的,而且大都是开着豪车来吃的。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一大清早,店前马路上保时捷、凯迪拉克、奔驰宝马等等林林总总的名牌车“一字长蛇阵”般排开,停得那叫一个蔚为壮观,一眼都望不到头儿。搞得这儿派出所的片警天天都得加班出早勤,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从床上爬起来维持交通秩序。即便是像今日这样的大雪天,他们依旧得早早爬出热被窝,还得继续这么干。因为食客们可从来都不管天气如何,雪雨无阻,为的就是这碗面。   按说这些年来在“九化老太太面条”的左邻右舍、马路对面也大大小小开了许多的手擀面条、原味麦香面、晋麦面、牛肉面羊肉面鸡肉面等等诸如此类的面店,还有几家卖洋面的特色面馆,哪家卖的面不比机器压出来的、陈旧的、硬如钢丝挂面强?且价钱都比老太太的低。可是,一律不灵,吃客根本就不分流,继续一如既往地往“老太太”家里挤,去抢一碗煮挂面吃,吃得汗流满面,飘飘欲仙。   “为什么?”多年来,我对此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亦或是“饥饿营销”?因为她们的面条每天只卖到上午九点半,从早晨五点半开卖。也许是品牌效应?别看这家小店连个店名都没有,但就凭“九化老太太面条”这几个字儿的口口相传,这满满的好吃口碑,不由得闻听者不心动,想不去吃上一碗都不行。   现如今上面又倡导创业了,就像一九九0年代初鼓动“下海”一样。每一个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亦或就是创出一家诸如“九化老太太面条”这般的买卖来,就像苹果手机,令人人都来抢!   谁都知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贵在一个“新”字儿。可这生意好爆了的“九化老太太面条”,却旧得很。看来,创新出自己打得响的牌子,也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一项。亦或,这项的份量,更重。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