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雀巢】新宾揽胜(散文)

时间:2021-05-16 01:12
火币网   大巴车在抚顺新宾的大山里穿行。窗外,山峦起伏,林木蓊郁,花草遍野,蜂蝶起舞。车内,南北宾客,群情激昂,歌声笑声,荡漾在山谷,荡漾在天穹。   雀之巢13周年巢庆的启运笔会正在旅途。      一、仙谷探幽   参仙谷里来神仙,   七沟八梁九十弯。   我们不是神仙,但车行在深谷中,望窗外的蓝天碧树,红花绿草,听耳畔的溪流叮咚,百鸟歌婉,我们顿觉遁入仙境,如痴如醉,似神似仙。   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拐了多少弯,大巴车停在了一幢精巧别致的小木屋前。那一栋栋的木屋,雕廊画栋,浮镂各异。有江南居舍的风格,有天堂楼宇的神韵。每栋木屋的楼下都是一方明镜般的池塘。微风徐来,涟漪荡漾,闪烁着夕阳的金光。倏而,塘鱼泛花,水草摇曳,仿佛一曲醉人的民谣从远方传来。   我们宿于这些小木屋里,恰似荡游在天堂的云雾之中。   晨曦刚刚透过窗棂,我急忙推开了房门。一阵花草的清香和着满目的清凉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走出房门,我贪婪地吮吸着久违了的清新,尽情地享受着久违了的宁静。鸟鸣声此伏彼起,我环顾四周,想看看小鸟儿的身影,可是,看不见的。只有那如笙如笛的啾啾鸟语荡漾在空旷的山谷之中。忽然,雄鸡的一声长鸣划破了静谧的山谷,一声起,一声接,声声不断,呼唤着绿野,呼唤着朝阳。倏然,一阵清风吹过,身边的树叶沙沙作响,似晨曲,似轻歌。踏着这轻歌,我转到了小木屋的背后。眼前是一脉顺山而下的涓涓细流。不知道这溪水从何处而来,也不知道这溪水要流向何方。只有这淙淙流水唱着的欢歌萦绕在耳边。   啾啾百鸟唱不休,   雄鸡长鸣唤绿洲。   细叶沙沙歌入耳,   淙淙溪水脉脉流。      二、清陵寻古   车到启运山脚下的时候,正是烈日炎炎的下午。一下车,一阵燥热灸烤着,没有一丝风,热浪扑面而来,大汗淋漓而下。眼前的启运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坐落山窝的永陵纪念馆,在烈日下更显得壮观肃穆。   正大门的栅栏门完好地保持着满乡居舍的风貌。进得大门,铺成三翘七栖斗拱的四祖碑亭一字排开,巍然赫立。按中长右次、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为肇、兴、景、显四祖碑亭。亭座为方形高台,条石砌筑。亭身方体,前、后壁各辟券门一座,对开木门二扇。正是努尔哈赤的四位祖先的功德碑。碑上镌刻竖书满、蒙、汉三体颂词,弘扬四祖的文治武功。两侧碑墙上的陶制烧造外饰彩色的彩陶龙壁栩栩如生,彰显着龙文化的丰富内涵。每座碑亭内都是一尊石雕坐龙。龙作为封建社会“天子”的象征,在皇宫、在帝寝无处不有。但有坐龙雕饰的唯此永陵所仅见。“摸摸龙头,一辈子不愁;摸摸龙背,一辈子不累;摸摸龙尾,一辈子不悔。”   那坐龙的浑身让游人摸得溜溜光。   穿过四祖碑亭,迎面的方城正门就是启运门。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楹,进深二间,青砖磨缝平砌大山,前后无檐墙。三楹各辟一门,二扇对开朱漆板门各布“九九”八十一枚鎏金铜门钉,取意“九九归一”;帝王为“九五”之尊,横九纵九,唯皇最大。启运门中门为神门,为墓主神灵出入之门。东门为皇帝及大臣出入之门。西门为皇太后、太后、妃及平常司事人出入之门。反映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进得启运门便是启运殿。启运殿是供奉四祖神位及祭祀的场所。启运殿高筑于方形的墀陛之上。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楹,门四窗八。殿内置暖阁四座,内置宝床、枕被,为四祖神灵休息之所。殿大脊的两端是龙吻。尤为独特的是,在龙吻侧剑把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与月字合则为“明”字。将“明”字分开置于大脊两端则有破明(朝)之意。   启运殿后称为宝城,即清帝先祖的陵墓。宝城平面呈马蹄形。前有泊岸,后有八角弧形墙,分前、后两层台地。上层台中葬兴祖、左昭景祖、右穆显祖。兴祖墓东北是肇祖衣冠冢。下层台左葬武功郡王礼敦,台右葬恪恭贝勒塔察篇古。中间是礓嚓三段共二十一级。宝城后即陵山“启运山”。启运山石骨棱峥,山脊此起彼伏状若行龙,俗传“悬龙”。宝城正中那株古榆被称为“神树”。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祖先的尸骨从长白山走下来,走到永陵的时候见天色已经很晚,准备住店了,可在当时的人都很迷信,见他背着祖先的尸骨,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店。无奈之中他突然发现在乔山的脚下生长了一棵粗大的榆树,而且在离地三尺处有一个树叉,他非常高兴,便把祖先的尸骨取下来夹到了树叉上。夜间天气骤然变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第二天雨过天晴,早上准备赶路的时候,来到树前却发现尸骨竟然长在树上取不下来了,他非常着急就使劲的掰,结果树叉流血了,他很害怕,便在当地找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树前一看,就告诉他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面的山是一条龙脉,对面一座照山叫烟囱山,还有一条苏子河环绕,你无意间将尸骨一放即压在了龙脉正中,你后人将有天下可坐。经过一番勘察,发现这条龙是西东走向,龙头在西,龙尾在东,蜿蜒起伏,大小不等十二个龙脊(山头),风水先生预言他的后世有十二代的天下。后人又传说从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正好是十二皇帝,因山头大小不等,也就注定了皇帝在位时间长短不一。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帝第二次东巡祭祀永陵封宝城内一珠古榆为“神树”。   这里是爱新觉罗氏的祖陵,清代十二帝都先后来这里祭祖。有诗为证:      《三月十一日雪中诣永陵告祭》   峰峦叠叠水层层,王气氤氲护永陵。   蟠伏诸山成虎踞,飞骞众壑佐龙腾。   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   一自适岐基盛业,深思遗绪愧难承。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      《恭谒永陵》   追王传前籍,遗庥逮后昆。   高山瞻彼作,德水溯兹源。   疆理兴家室,星辰卫庙垣。   几多瓜瓞感,挥泪洒寒原。   ——乾隆八年九月      《恭谒永陵》   癸卯隨銮初展谒,今来叩拜怆孤身。   水源木本亿龄溯,僾见忾闻一脉亲。   启运山隆垂远大,神榆树荫益轮囷。   秋霜满目增悲慕,永念绳先考训谆。   ——嘉庆十年八月      《恭谒永陵》   启运神山开景运,钦惟四神仰同陵。   水源木本千龄衍,大德丰功一脉承。   东极摅诚通僾忾,西陲获丑佑云仍。   寅年奠帛衔恩命,继述悲怀惧未胜。   ——道光九年九月   走出永陵,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十二座连绵起伏的大小山峰与清代十二帝到底是巧合呢,还是预示?      三、老城觅踪   赫图阿拉城,当地人称其为“老城”,不仅因为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还因为它保留了满族的古老文化,记录了大清帝国的发祥史。汗王寝宫门前的那盘石碾、寝宫院内的苞米架子、牛棚马圈、鸡架鸡窝,还有那古老的铁轮车,都记录着满乡人们自耕自作自给自足生活的辛劳,记录着辛勤劳作的满乡人们的汗水。土屋边的泥烟囱、土炕上的秫秸席、方形的饭桌、圆形的火盆,还有那长长的绣花枕头、厚厚的麻花棉被,都保留了满乡人们的生活习俗。那木棱的窗户、那吊起的摇车、那细长的烟袋,应了那句古老的关东三大怪民谣: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着大烟袋。清太主努尔哈赤生于斯,长于斯,称汗于斯。   汗宫大衙门是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地方。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治理国政,研究军机,接纳降臣。1619年,努尔哈赤在这里率领六万八旗子弟,凭借“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以少胜多打败了号称四十七万的进犯明军,为进军辽沈统一东北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衙门前那面浑圆的大鼓记录着萨尔浒大战时后金勇士奋勇抗争的呐喊,记录了明军溃败而逃的身影。   汗王井是老城唯一的一口保留至今的老井。当年,在极其缺水的山城,为了解决军民用水,老汗王指挥打下了这口老井。这口老井,饮民,赫图阿拉生生不息;饮军,八旗军战无不胜。老井是老城的血脉,是满乡的经络,是大清王朝的源泉。如今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见底,清爽甘甜,严冬不封,酷暑清凉,往来游人争相尽饮。汉子饮过,铮铮挺拔;姑娘饮过,妩媚妖娆。饮过井水,再在井旁的金盆洗洗手,你便觉得自己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了。   老城不老,它见证着历史。      四、岗山登高   岗山,号称“辽宁屋脊”。   到达岗山脚下的时候已是暮霭沉沉了。清风拂面,青黛朦胧,花香扑鼻,流水淙淙。一下车,就宛如踏进了仙境。   农家院的老板在蒙古包里为我们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晚餐:烤全羊、烧鸭子、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干煎红尾鱼、清蒸野猪肉……一桌全是他们自种自养自捕自猎“绿色”食品。喝的是他们地产的佳酿地产的干啤。神仙是不是都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佳肴?   席间,外面的篝火已经燃起。熊熊的篝火,热热的情怀。我们边喝边围拢篝火载歌载舞。天上的星星和地下的篝火连成一片浑然一体。此时,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清晨起来,沿着山路散步。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星星点点,惹人,诱人,迷人,真想摘一朵入怀,耳边忽然响起了“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路边的原始林木在晨风中奏起了浑厚的涛声,林中的小溪沿山而下,一路欢声一路笑语。   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半山腰,我们顺势攀缘,耳边忽然传来清脆的瀑声。如长笛悦耳,如小号铿锵,似天鹅踏舞,似快马奔腾。侧目一看,谷下一脉溪流潺潺,上头是丈余高的一带小瀑。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没有“峭壁撑天挂九龙”的恢弘,却如小家碧玉别有风情。瀑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卵石光溜溜地闪烁着透过林木射进来的日光,卵石激起的水珠如七色彩虹抛起落下。水珠打在脸上湿润润滑溜溜,犹如情人送来的香吻。水不醉人人自醉啊!   启运天阶在岗山海拔1000米处。从这里到峰顶还有373米。岗山的主要景点“龙岗雄姿”、“脚印峰”、“白石峰”、“石海”、“回转谷”都在这三百多米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没有勇气登顶,愧叹自己“无志”。听登顶归来的驴友色彩飞扬的介绍。我更加悔愧。尤其是那“龙岗雄姿”和“脚印峰”是岗山风景之最。“龙岗雄姿”上的两柱石峰是“辽宁屋脊”镌证,“脚印峰”上深深脚印留下了生动的历史传说。我没能亲见,在己为有悔,于人为可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