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梧桐】老知青网的好版主阿福(散文)

时间:2020-02-22 00:15
  阿福本是无锡吉祥物,形象是一个白嫩讨人喜欢的胖小子,穿着红肚兜,笑眯眯的泥人。所以这一形象也是无锡特产的经典。寓意吉祥、如意和幸福。《老知青网·贺兰山下二团》(当年我们上山下乡去的是宁夏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分配的地点的不同,分为一团、二团等)版块版主之一的阿福就取名为“阿福”。这个版块已经建立四年多了,阿福版主正如无锡吉祥物阿福的寓意一样,把版块弄得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吸引了大批知青加盟入驻,众多网友都把版块称为“我们知青自己的家”。   北京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后,相继成立了知青网站,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知青网》、《中国知青网》、《老知青网》等等。毋庸讳言,这些网站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知青之间也有某些矛盾。阿福自版块开通之际,就给版块定下了规矩:“贺兰山下二团”(以下简称“贺二团”)是一个平民版块,是一个怀念知青岁月、表达知青情谊、互相牵手、抱团取暖的版块。这里不论文化程度高低,也不管您是什么文体,只要遵守有关法规和规定,就欢迎您来玩儿!为此,阿福郑重宣布,“凡是农建十三师战友,凡是对十三师有关系有感情的,一律欢迎,无论左中右,无论有悔无悔,无论辉煌阴暗,无论赞美批判都热情接待。网友之间的牵扯,聚合,离散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对版块的帖子我从不以人的好恶为准,长短率意喜怒顺情。耿介脾气知青性情,一切包容即是。不同议题互相切磋,合则深入讨论,不合另觅知音。反对也不介意,‘君子和而不同’,网络的精髓正在于此。”注意,阿福提倡的是上网玩儿,放松身心,而非受教育,受批判受管制。因此,这个版块非常轻松,非常有凝聚力。   笔者是前年加盟贺二团的,并很快认识了阿福。第一印象是,阿福热情谦虚。他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外来户”(我原来是宁夏十三师一团的知青)没有任何歧视和排斥,而是极其热情而又真心地欢迎。那种真情实意是装不出来的。鄙人也是古稀之人了,一生可以说阅人无数,阿福给我的印象特别亲切。阿福阅历很丰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他都一把一把地认识或熟悉。这为他成为一个成功的斑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和三版、牧羊版创造的贺二团版块的“平民风格”给所有网友和潜水者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大家上贺二团就像回家一样,有什么心里话都爱掏出来。阿福忍辱负重,又能从谏如流。不管网上起了什么变故,阿福都能从容应对,没有一点自怨自艾。对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能虚心听取。他的平易近人,也是贺版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坚持到现在并成为老知网一个坚实的版块的重要原因。他没有高高在上,让人仰望,而是永远和大家在一起,是大家的好朋友亲兄弟。贺二团还努力把网上的虚拟交流变成现实交流,团结了一大批网友和战友。大家不分一团二团,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抱团取暖的愿望和行动,因此,贺二团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国家一级演员、十三师战友史英潭先生在登录贺二团版块后不久就对阿福做出了如下评价:“我评价阿福,就六个字:仗义、可信、可交。”   阿福对战友的帖子,基本上是每帖必回,而且不是敷衍潦草地写个“赞”点个好,画个表情帖,而是极为认真地评论,甚至一篇回帖的文字比主题帖还多,还精辟,比如,他在笔者的“话说阿福”一文的跟帖:   “近些日子忙于网上网下琐事,匆匆浏览一眼又下网,其实也是瞎忙。倒是无法静下来写字,版块几近撂荒。   松鹤性情中人,‘仙’劲上来,舍我其谁?口无遮拦近乎不食人间烟火,闲耐难忍拿我作伐。何君乃煽情王子著称,引得众人溢美之词泛滥,致我三伏天如坐针毡,无地可遁。苦也!   贺版开通伊始,受二团各方公推充任斑竹,也是大家看我有些人脉,能起个粘合剂的作用。我也自知这是个好人不爱干,赖人干不来的差事。应承下来我就想:网络本身就是个虚拟的玩意儿,可贺兰山有又它的现实性,甭管起个什么网名谁都知道谁。不论一团二团,我们的集合点在于同是宁夏十三师的知青经历,网上活动的目标是对兵团难忘往事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大多朋友‘触网’后在网络上写文章有特别的快感,即写即发,即见成效,如果版主缺乏冷静思考照顾不周,特别容易犯错误,冷了人家的心。网友间的互相赞美,欣赏,鼓励可以产生正向作用,产生更强的吸引力。网上的自省和自我约束我觉得比纪律约束更有效。我以为,做版主搞好版块聚人气是第一要义,大家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才来凑热闹。门槛尽可能低,网友来去自由是网络的显著特点,版块因为它的自由而显出吸引力凝聚力。战友们来这里是同类经历产生同样思想的吸引。凡是十三师战友,凡是对十三师有关系有感情的,一律欢迎,无论左中右,无论有悔无悔,无论辉煌阴暗,无论赞美批判都热情接待。网友之间的牵扯,聚合,离散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对版块的帖子我从不以人的好恶为准,长短率意喜怒顺情。耿介脾气知青性情,一切包容即是。不同议题互相切磋,合则深入讨论,不合另觅知音。反对也不介意,‘君子和而不同’,网络的精髓正在于此。   谢谢诸位抬爱,溢美之词言过了。望朋友们在这里玩的愉快,不到之处多多指正。往事并不如烟,我们今天所能做的,也许就是珍爱生活,互相牵手,抱团取暖吧。”阿福跟帖的字数比笔者的主题帖还多,而且再一次阐明了贺二团版块的宗旨。   自从创办了贺二团版块后,阿福和二团、一团的战友们就经常举行聚会,不但拉近了战友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战友之间的互相信任,还有效地化解了过去知青生活中的某些矛盾,使网上交流增加了现实交流的内容,知青更加团结,更加亲密。   贺二团建立版块之后,在最近的两年中,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去年参与了《老知青网》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合作拍摄的“知青访谈纪录片”;二是建成了北京知青纪念墙;三是策划、组织“北京知青赴宁五十周年庆典演出”,这三件大事,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老知青网》早在2011年就准备拍摄一部“知青口述历史访谈纪录片”,第一部分8集、每集30分钟的纪录片的主人公,就是当年赴宁的北京知青。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以阿福为首的贺二团,积极参与选人、拍摄内外景、录像、核对文字、后期制作、协调调度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使得8集“知青口述历史纪录片·宁夏贺兰山下的记忆”得以如期完成,并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知青的交口称赞。   这部访谈片,没有任何文艺色彩、政治色彩,不夸大、不抹黑,真实地再现了1700万知青从文革前开始上山下乡,到粉碎四人帮结束回城以前的知青历史,弥补了知青历史的一个空白,为全体知青赢得了话语权,纠正了社会上某些对知青的不公正评论和不良影响,对于社会而言,访谈片为1700万知青树立了一座无言的口碑;对知青来说,访谈片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对广大知青的后代而言,访谈片给他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知青说知青,由知青评论知青,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部历史记载,不是由后人来书写的,而这部访谈片,却以大无畏的精神,开创了历史由历史当事人来述说的先河,它将成为中国历史纪录片的先驱。   一位北京知青网的版主在帖子上说:高度评价二团知青网的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向心力!这在二团知青墙的建设过程中尤为突出。   二团北京知青墙的始作俑者是以阿福为首的贺二团核心成员,他们2012年就筹备在自己奉献青春的宁夏暖泉农场建一面知青墙,把曾经在那里工作过的1513名知青的名字刻在墙上,让历史永远铭记知青的名字和贡献。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和殚精竭虑的细致工作,知青墙于今年5月正式建成,并于2015年6月5日在暖泉农场场部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会议筹备组紧锣密鼓忙活了几个月,来到银川也没有消停,经常是深夜两三点钟还在开会,据不完全统计统计,他们一共开过50余次会议,探讨,争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多次前往暖泉踩点,坐实每一个细节,以至于阿福的嗓子失音。   该知青墙的建立,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没有政府一分钱投资,它绝不是政府行为,这些款项全部是二团知青和知青子女以及关心知青命运的社会人士自发捐助的,共有361人捐款21万余元。   由此,在暖泉“北京知青墙”这座堪称知青纪念里程碑的伟大业绩中,使人看到了一种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一种积极创造历史的可贵热情。在个性解放的思潮已流入“失重”的航道时,“知青文化热”的成功显示了凝重的“集体主义”品格。   因此,“知青文化热”决非一般的“怀旧”,其丰富的文化意义也远非“自恋”论者所能理解。   “知青纪念碑”所记之知青往事已随时代远去,历史任人评说,生活依然前行。历经磨难,当年的知青已步入“古稀”之年,或看白驹过隙,笑傲毁誉荣辱,或走四海天涯,函容成败得失,细嚼悲欢离合,或思物理人情,重述是非曲直,生命有涯而多彩,青春无价而永恒。一代知青坚实的青春足迹已化为青山,溶入河流,与岁月同在,与天地共存。   我要说,暖泉“北京知青纪念碑”不只是美,更是凝重和感动。一位俄罗斯诗人说过,一切痛苦都将过去,而过去了的,就会变成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和纪念碑成为历史的永恒!   贺二团干的第三件大事,是促成了“北京知青赴宁50周年庆祝活动文艺演出”。   今年是我们五千多名北京、天津知青上山下乡赴宁夏参加军垦、农垦建设50周年,一年多以前,很多热心人士就开始筹划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庆祝这个我们赴宁知青的盛大节日,也组织了几十位热心知青开始排练节目。但是,在排练过程中,由于对演出场地、时间、内容等问题的分歧,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且迅速形成了两派,这两派之间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各执一词,一时间,50年的知青战友情竟成了兄弟阋墙的状况。这场演出,本来是由一团战友担任主要操盘手的,但是,由于一团版块几位版主由于说不出口的原因,竟没有人来主持这件大事,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二团阿福版主。阿福用尽全身解数,也没有把两派捏合在一起进行演出,还是形成了所谓两边各自演出一场的局面。阿福的初衷虽然并没有实现,但是,阿福的才能、气度却得到了两派知青共同的认可。笔者在惋惜一块滚稻草几十年的朋友几成路人的同时,也为阿福写了一首打油诗:“怜阿福”:      文革分两派   今朝又复来   标榜己高贵   攻击他山寨   同门亲兄弟   互相拿脚踹   你饿虎掏心   我拽裤腰带   数落他挎炖   夸我谭家菜   阿拉金针菇   侬是狗尿苔   你上无影腿   我就剁脚踝   一对双胞胎   却要论黑白   网上不饶人   都把肌肉晒   你是矮脚虎   我才是晁盖   堂堂十三师   恶名又在外   过去打砸抢   今日分两派   文革已结束   莫非有裙带   万人看笑话   阿福心不快   这是要做甚   亲情论斤卖   交情五十年   伤风鼻涕甩   活了七十整   咋就不明白   知青情结重   想想在塞外   一块滚稻草   谁比高富帅   回京退了休   儿孙最拥戴   不甘早痴呆   自己找痛快   你跳广场舞   我把正步迈   时时老聚会   常品苦苦菜   五十年庆典   各自呈豪迈   你建知青墙   我组歌舞晒   你有高拦网   我打短平快   齐奏庆典曲   该有多畅快   咋就分了手   非要分两派   兄弟起阋墙   网上抡板带   打架您挑地   口里还口外   阿福被请出   两边任由拽   心内如汤煮   谁都不表态   老伴骂活该   方案无人采   气温四十度   电话来比赛   劝解无人听   苦笑曰失败   您是为了甚   破雾又进霾   阿福好兄弟   网上发告白   我是一知青   庆典揽入怀   我就是知青   宠辱放身外   我就是知青   大局无旁贷   我是十三师   历史证清白   东边当瓦匠   西边炒合菜   一手托两家   堆薪又码柴   唯望两家好   福泽我后代   名声事最小   莫负头发白   国共可谈判   知青还复来?   一国可两制   兄弟还气怀?   同喝一娘奶   哪口才补钙?   抛弃隔夜仇   竞争加比赛   你上不老庄   我吃皇家菜   兄弟共携手   团圆最痛快!      经过这样几件大事情,十三师战友都有一个感觉,“大事不决问阿福”,阿福成了一个十三师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还要干下去,他必须得干下去,为了知青,也为了自己是知青!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