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天涯】武义廊桥(游记)

时间:2020-07-31 00:33
        熟溪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距今年恰好800年。据《武义嘉庆县志》记载,1207年南宋时期,武义县熟溪桥旁有一个泊船的埠头。后来随着当地人口增多,仅靠船只已满足不了当地人的出行需求,就必须在熟溪上架一座桥。为此,武义县主簿石宗玉为免除百姓涉水过河之苦,筹资金建成十墩九孔的露天桥。乡民感其恩德,遂称为“石公桥”。该桥后因年久失修而倾塌,直到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修时才在桥上建起屋顶,成为现今样子的熟溪桥。直至解放初期,这座桥还是永康等地的人来回武义的必经之地。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有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是木拱桥的口误,普通百姓对"蜈蚣桥"的称呼代代相袭,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泰顺这个廊桥王国偶然被有识之士所发现。   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桥梁数量达958座,石碇步248条,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堤梁式桥、木拱桥、木平桥、石拱桥、石平桥等。尤其是木拱廊桥,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以泗溪姐妹桥最负盛名。   在现代,熟溪桥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耻辱。1942年5月,日军侵占武义,将熟溪桥桥墩上方的桥屋全部推翻,在桥上方架起了一条铁路直通武义郊外的萤石矿区。在桥的北面,日军还建起了一个萤石矿加工厂。几乎每天,运着矿石的列车从熟溪桥上通过,刺激着当地人的心灵。1945年,日军投降后撤离武义,当地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抢修熟溪桥。   现在,熟溪桥承载的是武义人的休闲生活。熟溪桥交通的功能已弱化,而成为当地人的一个休闲场所。当地农民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来到熟溪桥上坐两三个小时,享受着两岸的江景和迎面吹来的江风。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在考察全国廊桥时发现,在全国现存的300多座古廊桥中,熟溪桥可以说是古廊桥之祖。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