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菊韵】金杯银杯斟满酒(散文)

时间:2021-01-25 00:16
火币网      酒是个好东西,三杯两盏下肚,醺醺然、飘飘然让人有点儿忘乎所以。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哪能没有美酒助兴呢,没有酒生活就少了很多乐趣,星月无光,黯然失色。   在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玩儿的是尔虞我诈,权谋算计,酒喝得是心惊胆战;到了唐人李白时,喝酒尽兴,喝出了境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何等豪迈洒脱,狂放不羁!宋人辛弃疾喝酒则喝出了生活情趣:“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虽然喝酒的气势弱了,但醉酒后憨态可掬,更多了些许可爱。   在文化人眼中,酒里有半部春秋,杯中有一番乾坤!   来到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唐布拉大草原,来到蒙古族兄弟的毡房里做客,岂能无酒乎?酒是最好的话媒子,酒是最热情的表达,酒是最真诚的敬意。酒里有冲天的豪气,酒里有吹不破的牛皮,酒里有甜甜的梦乡。   蒙古族是个热情好客、胸怀坦荡、礼仪隆重的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宴饮必备各种美酒,献上纯净的马奶子酒、白酒和各种肉食、乳品。主人和客人要开怀畅饮,大快朵颐才好,“男女杂坐,更相酬劝不禁”。饮酒有未饮先酹的礼数,“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   现今在尼勒克乃至周边的大草原上,人们喝马奶子酒的已经不多,要喝就喝当地特产伊力特酒,此酒醇香浓烈,号称“小茅台”。   我们依照主人的意思盘腿而坐,先喝喝味道醇厚的奶茶,吃点香甜可口的酥油果子,在一起闲谝瞎聊。因为都是朋友,礼仪不必太过隆重。主人说,要感受蒙古族文化,一般的敬酒礼仪还是不能免的。   身着盛装的美丽蒙古族少女双手捧着哈达走过来,我肃然起敬,谦恭地低下脖颈围上哈达。蒙古族姑娘面如满月,素手纤纤,端起斟满酒的银碗献歌。这首祝酒歌流传极广,耳熟能详:   金杯金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把肉,   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您尝尝,   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银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载歌载舞庆佳节,   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您尝尝,   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印友谊长久,   在这崭新的生活中友谊长久。   歌声将结束时,蒙古族少女走近我,她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敬酒,我赶忙接过银碗。在主人示意下,我以右手无名指蘸酒,敬天、敬地、敬祖宗(蘸一下自己的前额),然后喝了一口酒。见我喝过酒,蒙古族少女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她接着依照顺时针方向给下一个朋友敬酒。著名作家老舍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主人好客手抓羊,   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   举杯切切莫相忘。   尼勒克县科蒙乡的蒙古族学者说,招待客人时主人敬酒都要唱敬酒歌,唱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不能拒绝。蒙古族认为让客人把酒喝得足足的,自己的心意才算尽到,“客饮若少留涓滴,则主人更不接盏,见人饮尽则喜。必大醉而罢”。他们认为,“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在座的人轮流向客人敬酒,客人喝不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酒为止。   听完这话,我面露难色,旁边的王红旗信心满满地说:“老哥儿,放心吧,有我呢。”王红旗的酒量和酒德在尼勒克有口皆碑,我悬着的心一下就放了下来。   承蒙朋友关照,我人在酒局中,却又置身酒局外,看朋友们推杯换盏,喝得面色酡红,眉飞色舞,一片欢声笑语,我也是满心欢喜。   知道我喜欢听蒙古族长调,蒙古族女孩乌日娜在马头琴的伴奏下,大大方方地给我们演唱。她的歌声高亢悠远、舒缓延绵,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唐布拉苍茫辽阔的大草原,那里有清澈的溪流、盛开的野花、圣洁的雪峰、深邃的峡谷、凄美的夕阳、皎洁的明月……此时,天籁与心籁融合在一起,物我两忘。   一曲唱罢,绕梁三日,余音袅袅。歌者把蒙古族人内心的深切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体会到一种苍凉和悲悯,遥远和辽阔。人在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在滚滚历史大潮中的微不足道,生命如流星如闪电般瞬间即逝,唯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永恒。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思是长歌,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牛羊、蓝天、白云、湖泊、爱情、友情、恩情等。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你可以不懂蒙语,却无法不为蒙古族长调所动容,因为那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蒙古族长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长调产生于蒙古民族生产方式由以猎为主转到以牧为主的过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以夺为主转到以养为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对人们保护自然意识的一种唤醒。   蒙古族歌唱家拉苏荣说,作为草原上的民歌,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是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统一,堪称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   生活在新疆及西北地区的蒙古族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族,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西蒙古。卫拉特是古代蒙古一个部落的名称,是“森林中的百姓”的意思。卫拉特蒙古族准噶尔部崛起时,铁骑曾称雄于西北,七八十年间让清廷寝食难安,后来遭到残酷征剿。他们的后人隐姓埋名,称自己是厄鲁特人,后来被安置在尼勒克一带,划为十苏木。   几百年的岁月过去了,西北各地散居着一些卫拉特蒙古族人,他们的生活中仍保留着许多独特习俗,其中敬酒仪式因地域不同也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卫拉特蒙古族敬酒都是三杯,第一杯、第二杯抿一下就可以了,第三杯才要一饮而尽。   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在敬酒前,自己要先喝一口。据说这个仪式源自成吉思汗,因为成吉思汗的父亲是被仇人用酒毒死的。所以为了表示主人的真诚,要先自己喝一口。   青海的蒙古族在敬酒之前,要在酒瓶口上放一块酥油,让每个客人蘸一点,这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因为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奶制品是最为珍贵的食物,以此表现主人的诚意。   著名学者乔旦德尔说,蒙古族以前并不经常喝酒。起因是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蒙古各部后,曾制定过一些喝酒的规章,如只能在重大节日喝酒,男人在40岁以前不能随便喝酒,没有成家的年轻人不能喝酒等。   蒙古族人怀着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一直遵守着这些规定,后来就演变成了蒙古族的饮酒习俗。到了上世纪50年代,传统的酒俗逐渐被打破,男女都变得喜好饮酒,且都是用大碗喝,颇有梁山好汉的豪侠之风,“每饮必烂醉而后已”。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酒劲绵长,情谊深深,在乌日娜的领唱下,我们齐唱《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那千里雪消融   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