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改变世界历史的文明碰撞(散文)

时间:2020-04-20 00:39
  一般说来,文化交流往往会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没有文化差异,没有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就不会很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就是这样。两汉时中国文化的西传逐渐扩展,除丝绸外,还有冶铁技术、打井技术等。另外,像“低硅灰口铁”“快炼铁渗碳钢”“铸铁脱碳”及“生铁炒钢”等新工艺、新技术,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世界。在汉匈战争中逃亡到西域地区的士卒,曾将铸铁技术传给大宛和安息的工匠,而此后的阿拉伯帝国也当是直接受益者之一。   中国在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方法。中国纸张西传的时间非常早,敦煌及甘肃西部都发现过汉代的原始纸。由此向西的传播势头也很迅猛。可以肯定,至少在七世纪时,中国纸已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等地广为使用。造纸术传入中亚通常被认为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约751年前后),缘于一场战事。唐朝的造纸工匠最早出现在撒马尔罕一带,由此,这里从此成为中国境外的造纸中心,在整个中世纪都名扬欧洲。贞元十年(794)在大食(阿拉伯)首都巴格达也办起了纸厂,并聘中国技师进行指导。九世纪末,中国造纸术传入埃及,不久便淘汰了当地的“纸草”。纸的发明与西传,对促进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阿拉伯无疑起到了媒介的作用。   印刷术西传是中国人带给西方的又一重礼。印刷术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具体地说是在七世纪后期至八世纪的上半叶。现在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书是敦煌发现的现藏大英博物馆的《金刚般若婆罗密经》,上面标明的印刷年代是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即唐懿宗年间)。但是,雕版印刷术西传的过程则要晚得多。清光绪六年(1880)人们在埃及发掘出的阿拉伯文印刷品,其年代被推断在唐末至元末之间。据推测,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很可能是在其后的宋元之际,通过蒙古人的西征或其他契机传到了中亚、西亚,由阿拉伯人传到北非与欧洲。十四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史家拉施德丁在《史集》中记录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方法,以及在中亚地区使用情况。   欧洲人用作导航的“罗盘”,也是由阿拉伯从中国传过去的。虽然中国人对磁石指南性的认识,在战国《韩非子》、东汉王充《论衡》中就有记载,但将它用于航海导航,大约是在十一世纪末。北宋末年朱彧的《萍州可谈》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此事的著作,书中谈那些往来广州的“舟师”们懂地理,在海上航行时,“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而从阿拉伯文献提供的材料可知,在十三世纪初,阿拉伯海员已经使用罗盘,元大历三年(1230)成书的波斯佚文集《故事大全》中记载了一个用指南鱼探寻航道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指南鱼与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水浮针法有类似之处。元至元十八年(1281),阿拉伯人的《商人宝鉴》问世,书中说从埃及亚历山大城到印度洋的水手,都懂得将磁针安置在浮于水面的木片上,用来辨别航向。又提及用磁铁制成鱼形投入海中,以指南针的头尾指示南北。显然,这些方面都说明了他们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是一次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碰撞。“丝绸之路”带给古代中国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交往的繁荣,中国与阿拉伯都不遗余力地完成着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汉永平九年(66),大秦(罗马帝国)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成为中国同欧洲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横在欧亚大陆的阿拉伯世界,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桥梁作用。东西方通过这条走廊不光互有所收,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文化交流。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往往能够形成高山峻岭,两个文化板块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形成承载历史的文明之光。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又见腊梅开

    朋友圈里的友人上传几幅图片,上有一句话,你就好好地开放吧,喜欢梅,更多时以自我为中心...

  • 春天的倒嚼

    道不尽沧桑情感,多少人都想极尽溢美之词,稀疏点缀在依旧荒凉的沟脊之间,地上本没有路,...

  • 【雀巢征文】爷爷的抗战猜想(散

    看着看着,事实上,我的思绪才有了无限张扬的空间,爷爷肯定是参加了1943年冀鲁豫军区于...

  • 五十疯狂也不迟

    暑假第一天哈尔滨,北京,连一只只弱小的青蛙都能够爬上来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生活,来到...

  • 爸爸的爱是暖阳

    在小时候,爸爸一边去厂里工作,爸爸就问别人给借了一个,也许是因为爸爸再也打不了我了,...

  • 【江南】上岛咖啡屋(散文外一篇

    第一次去,一个体壮,这时候,却又看见刚才摔倒的女孩子,意大利的哪种,她也会很大方地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