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童话之秋”征文】寻根问祖洪洞行(散文)

时间:2020-06-25 00:45
     耳际犹记教诲声,双足小趾验甲形。   洪洞县谒大槐树,千里寻根问祖宗。   ——题记      小时候,老一辈传人经常会说:“我们的老家在洪洞大槐树下!”从小到大,这种说法经常萦绕在我的耳畔,记得儿时母亲给我剪脚趾甲时就会说:“小脚趾甲分成两瓣儿的,就是大槐树下的人。大槐树上有个老鸹窝,咱们是从老鸹窝下迁过来的。”懵懵懂懂中,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记忆。那时,常常会想故乡也有一棵古槐树,树上也有一个老鸹窝,可为什么母亲却说我们是大槐树下的后人?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大槐树远在山西省洪桐县,我们的老祖宗就在洪洞县的那棵大槐树下。后来,我经常会暗自思忖,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到大槐树下亲手摸一摸树干,亲眼看一看树上的那个老鸹窝,寻一下自己的“根”!然而,由于诸事拖累,这一夙愿一直未能实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的欲望愈来愈加强烈。   金秋清晨,晴空万里,天气凉爽,我和家人一起从陕西关中出发,沿西宝高速途经古城西安、潼关一路风驰电掣,踏上了寻根问祖洪洞行之旅。两个小时后就进入了山西运城地区,这里的土地平坦、田肥水美、山色青翠,路旁花木满眼青绿,给我一种走进新的家园般的感觉。   在山西省永济市的鹳雀楼、蒲津渡和普救寺,我们一家人进行了短暂的游览,尔后离开了永济市,途经运城、夏县、候马、临汾于下午6点到达了寻根问祖目的地——山西省洪洞县。吃过简单的晚饭后,我们走马观花游览了这座古朴秀丽的小城,晚上就宿于一个叫大槐树的招待所内。次日一大早我们匆匆洗漱,8点钟准时来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移民园”,看过木牌上的简介,得知这个景区是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祭圣地,2008年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洪洞县,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寻宗问祖的故园,那份激动之情可想而知。   随着人流进入了宏伟庄严的园区根雕大门,迎面是一阙古朴典雅的“根”字影壁,那一个大大的苍劲有力的隶体金色“根”字豁然映入我的眼帘,这个隐含象形的“根”字,饱含了槐乡父老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内外移民后裔浓浓的思乡之意。久久凝望着这个硕大苍劲有力的“根”字,顿然间我的心就和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股浓浓的久别回家之情蓦然袭上心头,腾生了一种“找到家、寻到根”的神圣感觉,我们都是来自槐乡,我们都是同根同源的亲人!   大槐树观景区分为“移民古迹”、“祭祖活动”、“民俗体验”和“汾河生态”四大主题,有碑亭、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多处景点。久久地伫立于迁民壁画前,面对那一幅幅骨肉分离的场景,心中好不伤感。过厅后是一座牌坊,其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相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但部队到了大槐树处却停步不前,军士们纷纷下马膜拜,原来卢军士兵多为冀鲁豫籍,相互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他们就将在别处抢来的财物虔诚地供施于大槐树下,因而槐乡大地也就避免了一场浩劫。   “古槐永系故园情,老鸹常牵游子梦。”绕过了照壁,来到了祭奠广场,拾阶而上就是“祭祖堂”。只见门口有两副楹联,一副是“举目鸹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另一幅是“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说的就是由脚小趾甲来辨别是否是大槐树后裔的。大厅正中供奉着“大槐树移民先祖之神位”,两边分别摆着“三牲”“时鲜”及“帛”供品,寄托了人们对先祖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体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接着我们来到了祭祖堂拜谒,祭祖堂的门口有两副楹联,一副是“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另一幅是“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说的就是由脚小趾甲分两瓣来辨别是否是大槐树后裔的。   随后我们走进了祭祖堂,这里已是人头攒动、香烟袅袅了,游客们纷纷到自己姓氏的祖宗牌位前烧香叩拜。当我站在“大槐树移民先祖之神位”前时,顿觉庄严神圣,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举目凝视,心中默默地念道:“大槐树,我来了!老祖宗,我来鞠拜您们了!”接着我来到自己姓氏老祖宗的牌位前庄重地三鞠躬。   走出祭祖堂左拐后,远远望去一个要十几人才能合围搂抱得住的大槐树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棵古老沧桑的大槐树,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而附近的二三代大槐树,据说也有近400百年的树龄了。驻足细看,这才发现一代大槐树原来只是一个仿制品,是一个象征性的大槐树,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这棵伟岸厚重、虬劲有力的古槐树,寓意大槐树后裔们“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们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民族昌盛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的精神,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它是大槐树儿女的“魂”,他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   这棵伟岸厚重、虬劲有力的古槐树上果真有一个很大的老鸹窝,望着这棵沧桑的大槐树,望着树上的老鸹窝,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大槐树啊大槐树,老鸹窝啊老鸹窝,我终于看到您了,终于来到了您的身旁!此时,我和妻子端端正正地面对着大槐树恭恭敬敬地行了鞠躬之礼,表达了敬仰之意。   随后,怀着朝圣的心情先后游览了广济寺、碑亭、千年槐根、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多处景点,最让我感慨不已、流流满面的当属现场观看“祭祖锣鼓表演”、“大槐树移民表演”实景剧。那一幕幕场面浩大、别离故土的场景再现,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震撼了;那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告别故土的情景,让我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移民年代:元末至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于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阶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灾害不断,加之连年战乱,百姓非亡即逃,致使中原地区积骸成丘、人烟断绝、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而此时山西晋南一代却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因此难民大量流入,人口稠密已人满为患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政者在大槐树下大规模移民多达18次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涉及全国18个省500多个县市,数以亿计。移民们临行之际,凝眸高大的古槐,望着在树杈间的老鸹窝,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这次明代人口大迁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大迁徙,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现存古槐后裔多达450个姓氏,它们如同洒向四野的一粒粒种子,在异地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鹳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有首民谣唱了几百年,却仍在传唱:“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词儿平白如话,却如泣如诉、哀婉亲切,民谣中流露出那场大规模移民运动中的血泪情别,它是几百年来中原大地移民后裔对祖居之地的思念、憧憬和传颂。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成了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那种深深的依恋和顾盼。“苍松千丛迎归客,心香一柱祭祖槐”作为亿万华人心目中的祖先根脉,每年这里都举办盛大的大槐树祭祀大典,祭祀期间来祭拜大槐树的移民后裔从世界各地潮涌而来。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千年大迁徙,客属遍乾坤。”带着神圣的朝拜心情,我和家人游览了整个洪洞大槐树风景区,拜谒了象征着“家”、“根”的千年大槐树,我也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样,在心中把这里当作“家”、看作“根”,有了一种久别重回到家的感觉,终于完成了我心中的一桩夙愿。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大槐树景区大门,我和家人不由地回过头来,再深深地鞠上一躬:再见了,祖根大槐树,有机会我还会回来拜谒您的!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