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江南】普陀拜观音(散文)

时间:2020-10-07 00:15
     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是我们自此次江南行的目的之一。   从江西鹰潭驱车五百多公里入住宁波。翌日雨。天公不作美心中不免踌躇,但还是坚定信念继续行程。雨刮器在高档运行,唰——车轮一个声音,前方的车溅起一片水雾,好大的雨!   心诚则灵。   当来到舟山服务区时雨住阴蒙,瞅天象雨天息掩,朱家尖码头车满为患,抓时机买票乘船,拜观音感谢老天垂怜。船行在莲花洋上,犁出浪花小岛来了去了,茫茫海天岛屿近了远了,耳边激浪拍船舷,目光随着波浪行。   稍许登船靠岸,虽说现在可停靠千吨轮船,但最早这里只是海礁而已。传说,一对姑嫂拜观音在此泊船,怎么那么寸劲儿,小姑正好来了“大姨妈”,哎,身不洁不能见观音,嫂子只好自行前往。天午了,小姑又累又饿,涨潮了,小船与岸隔开。此时对岸来了一位手挎竹篮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只见她从篮里拿出小石籽丢到海里,瞬成了断续石阶。婆婆跨阶来到小姑面前拿出饭食,说是嫂子让送来的。等嫂子朝拜回来小姑道谢时,弄的嫂子不知所以然。此时嫂子恍然大悟,想起拜谒观音时发现法像裙带湿了一圈,感叹小姑佛缘不浅得见观音真容。   如今交通便利,海天佛国遍是信众游人,都揣着对观音菩萨朝拜的虔心。   前行不远一座牌楼矗立,两尊石狮拱卫,三座拱门其间。拱门中间大两边小翘角飞檐,大拱门上方悬“普陀圣境”黑底金字匾,端庄大气肃穆庄严。   行走路上几座斑绿铜像入眼:有老翁立姿作揖状、有老太跪姿弯腰双臂外伸状、有全身扒平伸展状、有妇人跪姿作揖状。其形其姿满是虔诚,其心其面满是苦痛。只是童子拜观音的形象令人忍俊,只见他右腿独立稍弯,左腿搭在右膝,天灵盖一缕头发,脖搭一条飘带,手脚各戴佩环,双目微闭双手作揖过顶。童子右膝、左腿和脚趾头被游人摩挲的又明又亮。   看样子“自在院”是一处新的佛建筑,背靠葱郁是“金阁”殿,碧水回廊现倒影。“观自在”,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观世音”菩萨译音,“自在院”真是波光水影缥缈仙境“自在”十足。   见一虔诚者一步一叩首向观音道场拜行。   走着想着,追溯历史佛教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华夏。除了我们知道的“大雄”释迦牟尼佛外,当然还有人们熟悉的四大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佛教融于华夏后,被百姓赋予了更多的本土化内涵,女性化后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形象,更亲民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一座牌楼简约,上镌“南海观音”四个金字,出自普陀山主持妙善法师手笔。大师在普陀山宏经护法五十余载,九十二岁圆寂,见字如面,呈上深深的敬意。   石板路径树大荫浓,偶抬头,从树冠缝隙中看到了观音菩萨法像。绿叶托衬金色法像,如缈天际面貌慈祥。   来到观音菩萨道场。高台耸立,四柱三跨牌楼,牌楼前两侧石狮威赫,牌楼后两侧威立哼哈二将、四大天王雕像。硕大的铜香炉在阶下正央,“南海观音”四字上面抚满了朝拜人的手,字迹被抚摸的闪闪发光。   香火极旺,人们需排队烧香,虔心极诚,跪拜中默念吉祥。   拜上台阶,抬头仰望,金铜铸就的观音菩萨法身巍然海天之间。菩萨面如满月形态安详,飘海身姿大气端庄,面朝南海,头顶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脚踏莲花座,衣袂自然下垂,法尊体现出唐代顶级的审美观。   观音菩萨法身高33米,其中莲花座高2米,台基13米,法像高18米。台基上方中央“南海观音”,台基下方“南海观音禅林”墨宝,均为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   身在菩萨道场尽享佛国气氛。“禅林”内供奉的主尊观音菩萨法像,其材质是产自缅甸的紫罗兰原石玉,重十吨,法像缩比十分之一为3.3米,耗时两年雕琢而成。其它小尊菩萨神态各异,辉映出菩萨变化的宝像法力无边。   基座东西两廊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金体大字。玄奘、鉴真两位高僧,一是西天取经艰难,一是东渡传经曲折,都是佛界先贤大德彪炳史册。基台后面正墙浮雕的是“大士海会”的盛况,佛典释义:德深如海,圣众汇聚称为‘海会’,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当然是‘海会’的主持人。   在菩萨的注视下缓缓走出禅林,沐浴着祥和行在海边廊道。回首望,观音菩萨的宝身更加妩媚端庄,巍然中透着飘逸,已然定格成人们心中的偶像。   一路前行海风拂面,吸纳之间能嗅到大海的味道。海面上缥缈着一尊神似的躺佛,那就是鼎鼎有名的珞珈山。   漫步来到“西方净苑”,亦称“观音跳庵”。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详尽描述了观音菩萨最初道场在南海珞珈山的场景。为了普度众生,菩萨从珞珈山飞跃莲花洋到普陀山开辟道场,留下了海边踏石脚印的神迹。缓下岩坡近距离瞻仰圣迹,隔海眺望珞珈山躺佛轮廓,更觉得佛意精深神秘莫测。   毗邻“西方净苑”的是‘紫竹林”和“不肯去观音院”。寺内尽有“圆通宝殿”,观音菩萨别称圆通,“圆通宝殿”当然供奉的就是菩萨本尊了。佛教传入华夏以后,兴盛时期曾有过“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景象,尤其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形象深得百姓爱戴,完成了由原来的“伟丈夫”到女性化的华丽转身。唐宋以来,人们逐渐推崇出33种观音菩萨的形象,这里既有百姓和画家的想象力也有官府的行政作为。   舟山普陀远离大陆人迹罕至,自秦以来既是海上仙山,秦始皇派徐福遣三千童男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说的就是此地。唐代在这里开辟了第一座观音庵,到了宋神宗赐建观音寺,普陀山就成了法定的观音菩萨道场。悠悠岁月朝代更迭,历经战火几经兴废,欣逢盛世信仰自由,观音文化延绵至今。   “不肯去观音院”,更是从唐代起就演绎了观音菩萨对华夏大地眷留的传奇故事。史料记载:“日本国僧蔡锷自五台山得瑞像,欲返故国。舟低新螺礁不为动,锷祷之曰:“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顷,舟行,竟泊于潮音洞下。有居民张氏,目睹斯异,亟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不肯去观音院。”蔡锷无奈,只能虔心比照观音法像细心地描绘了三天,拿着绘制的观音像回日本去了,至此,最早最简朴的观音庵在普陀山落地生根。   海天佛国观音乐土,处处圣殿大士慈悲。要想全面瞻仰游览普陀山、珞珈山一天时间是不够的。   又见虔诚人一步一叩首即将低近法门。向他,送上默默的敬佩与祝福。   返回。路见不少行道树上都挂着供养牌,信众居士以此寄托一份对观音道场的虔心。还看到有藏传佛教喇嘛坐在路边小憩,在五台山也见过这样的场景,据说,但凡能拜过四大佛教名山的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菩萨才能功德圆满。   来到普陀山,领略观音文化的魅力,倾诉一下内心的烦恼,祈祷亲人和自己健康顺利、更好的生活既是本真。心到神知菩萨晓得,阿弥陀佛。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