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流年】浓浓小米情(散文)

时间:2023-08-05 08:50
  或许是生在太行山,长在太行山,从来没想过家乡普普通通的小米,能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出大山。铺天盖地席卷四面八方,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喜爱的绿色食品。      一   我的家乡山西省武乡县,处于太行山西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土壤性质,使武乡小米深深扎根在太行山上,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在中华大地走过了七千年的历程。   在我们当地,小米是主要农作物,是家家户户每天的必需品。正如羊肥小米示范区张总所说:北方人的一日三餐,总有一顿和小米粥有关。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焦灼,有一碗暖暖的小米粥在手,便有了那让人心安的幸福。   平常的话语,客观地道出了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对小米的深深情怀。生生世世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对粒粒小米已经没有太多激情,已经把小米的存在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日复一日相互的陪伴,滋养,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命高度融合和依赖。平常生活平常见,一切都是应该,都是理所当然。   小米,对于家乡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暖心一样的存在。      二   小的时候,在老家的饭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二三十口人的早饭,几乎多半是小米稀饭,小米焖饭。米饭里多掺杂南瓜、红薯、红萝卜之类的。当时并没有什么丰富的菜,溜一圈饭场,也只能瞅见腌酸菜、萝卜菜。很少的一点躺在小米饭里格外醒目。记得都不敢大口吃菜,一大口焖饭,吃几根菜,将就着那碗米饭吃到最后。这或许不止是我们家,在当时大体都是这情形。即便如此,依然对于小米饭情有独钟,可以说一天不喝一顿小米饭,总觉得生活里缺点啥。   尤其是女人坐月子,更是一天都离不开小米。说是小米油多,营养丰富,养脾胃。确实如此,当时月子里的我,一天能喝到三顿米汤,而且量都不少,婆婆说多喝米汤下奶。一碗半还不行,她常常拿着勺子摇摇晃晃给我往碗里加,于是顿顿喝得肚子鼓鼓的。正好夏季,常是汗流浃背。听长辈讲,条件不好那会儿,只能喝米汤水,后来慢慢喝上了粥,直到吃上干饭。   现在生活丰富了,口味都变得复杂起来。但对于小米的情结却始终没有变,反倒是拿着小米变着花样来满足刁钻的味蕾。各色各样的粥,红的枸杞,白的莲子,黄的葡萄……五花八门,营养搭配。小米发糕、小米煎饼、小米丸子等等。奇怪的是,无论怎么吃,终究是围绕着小米,人们对于小米的喜欢程度丝毫不减。一到饭碗点儿,随口就问:有没有熬米汤?有和子饭吗?没有和子饭,菜汤也可以。简单的话,流露出一种依赖和内心意愿。   而我,更喜欢家乡的和子饭。适量的水烧开后,放入小米,黄豆,和事先切好的小块南瓜,土豆,红萝卜,一段一段的豆角,金黄色的小米,裹挟着它们在锅里由着性子翻滚,一会儿露出绿的头,一会儿露出红的头,熬啊熬,最后红红绿绿融在一片金色里。最是豆子调皮,翻几个跟头,打几个小滚,最后躲起来。饭熟的时候煮点加了豆面的手擀面,起锅时放少许盐。香气随着热气扑鼻而来,直勾着你的胃。每当这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去喝一碗,那份满足瞬间随着暖暖的胃而走入心田。这样的感觉绝不单单是它的口感,它的温度,或是它的营养,和子饭,该是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象征吧。这样的诱惑,谁又能离得了呢?      三   记得2011年去青海出差,晚上七点多,在青海的大街上,几乎见饭店就进去瞅一眼,只为一碗米汤。最后失望而归。   好在第二天早上,入住的青海饭店里居然有了小米粥,色泽泛着白,也比较清稀,更没有黏糊糊的米油一说。但那份遇见,着实让我在那个清晨情绪高涨,居然掩盖了当时的高原反应。兴奋的样子还让同行的朋友讥讽了半日:一看你就不是个发财的,去哪里都忘不了个米汤。的确,他与我不同。他在吃烤羊排、青稞酒、很稠的青海老酸奶。他说,出门就是要吃当地小吃,米汤回去再喝。理儿的确是这个理儿,可身体反应不容置否。不过,在出差的第三天,他就耐不住了,吃了其他,总要喝口米汤,说爽口、利落。   走过不少地方,尝过别处的小米粥,没有一处的小米粥有家乡小米圆润细滑,饱满,金黄,米油就更不必说。常在想,家乡人,对于小米的这份情结的厚重,难道仅仅是味觉的享受和裹腹的需求吗?   诚然,不是。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总觉得武乡小米像极了武乡人。抑或武乡人的精神像极了小米具有的内涵?   那一株株葱郁的谷苗如少年般,经过阳光雨露,暴风骤雨,依然挺拨着,茁壮成长。迎来金秋时节时,它们谦卑的模样,和秋色融为一体,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向世人表达一种成熟而饱满的姿态,一种重生的渴望。小米,它承载了家乡父老太多的希望,它是为滋养生命而新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季节更迭。小米、土地、家乡父老,彼此之间融为一体。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传递,在流动,在彼此激发,激发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向更美好的方向努力!这样的精神是小米精神,是武乡人的朴实而敢于奉献精神。      四   常常感怀小小米粒,感怀这片红热土,感怀这片土地的人民。抗战时期,八路军进驻华北,挺进太行山后,小米成为主要的后勤保障物质,牙缝里挤出200多万石粮食捐赠给八路军,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的神话。战争年代,小小米粒可以助力抗战胜利。和平时期,一样功勋卓著。   2015年脱贫攻坚以来,武乡人民利用自身资源,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的讲话精神:要打好特色优势牌,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始终坚持脱贫攻坚“六个”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可利用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小米作为我县历史悠久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既然走上了助力扶贫的道路,继续担负它滋养人民的使命。   山西太行沃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成立,开启了“双帮双扶”的产业脱贫模式。随着晋肥羊小米的“品牌”建设理念,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品牌认知,先后带动了“岭头农家生态小米”“十里坡狗小羊粪小米”“老魏农家小米”的成长。大大提升了百姓对于小米自信心,更加提高了武乡小米的知名度让,带动了武乡小米整体发展,惠及广大农户,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的口号更加响亮,百姓的钱袋子更加丰盈。   小米示范区张总说:家乡脱贫攻,大家都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做出了不少成绩。小米在成长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老百姓不少问题,开拓销售渠道,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创造了历史以来的飞跃。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仍需坚定信念,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深入推动电商扶贫,稳步带动武乡小米品牌化整体发展,形成武乡小米有机种植的整体格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阻力乡村振兴。他说,他始终坚信,努力在那里,收获就在那里。   忽然觉得,他站在那里,本就心有信念,胸怀情结!像极了青葱的一株谷苗,稳稳地扎在这片土地。若多一些人如他,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家乡的小米一定能走得更远,更辉煌。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