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指间】桥(散文)

时间:2020-08-31 00:14
  桥,是路的载体,是路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骑跨于谷壑或水域之上,最初的功用在于方便出行,其直来直去之通达,既缩短了距离,又节省了时间体力,让人不必绕绕弯弯多走冤枉路。后来,随着社会进步,桥的功用也日益增多,由最初的便捷交通,到贸易商用、域际交流,数千年来,衍生出一部独特的桥文化。   人生在世,戎马飘忽,或多或少,都会经过一些桥吧。见过最长最宏伟的桥是在金陵,那座被称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双层两用桥坐落于黄金水道上,绵延数里钢桁梁结构的桥体,远远望去宛若一条钢铁巨龙飞跃江上。桥上有高约70米的桥头堡,堡上有瞭望台,站在台上近可俯瞰茫茫水域、远可遥望金陵秀色。行走桥上,恍若置身空中栈道,脚下是隆隆的火车飞啸而过,桥下是翻滚的滔滔江水,巨轮、游艇航行其上,身畔是匆匆来去、川流不息的车流,桥的实用功效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   华夏大地,山川云集、江河纵横,桥,在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元素时,其功用,也愈来愈倾向于人性和精神的慰藉。无论陆路、水路,若没有了桥,定会少了许多韵致。试想一下,当你行进在无际长路,抑或置身于茫茫无垠之水域,会不会产生恐惧、茫然之感?倘若此时,远处有桥的影子影影绰绰显现,你会不会兴奋欢呼?答案是一定的。有桥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不是绝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连接着村寨的,必定也有一座宛转小桥吧。   见过最多的桥是在水乡乌镇,那里的桥之多,用“百步一桥”来形容实不为过。乌镇之桥多以青石、古木为构架,桥体统一的纤巧精致,形态玲珑多样,或平直或拱弧,桥桥曼妙婉转,栖居于碧波潋滟的水面上,宛若布衣素颜擎着油纸伞的花季少女,或临水而立、或倚门回首、或低眉浅笑,个个优雅袅娜,仪态万千。置身任意一座桥上,举目望去,水流潺潺、行舟悠然,依水而筑的木质阁楼,雕花轩窗一字排开,石阶上浣衣的少妇,亭台下品茗的游客,小巷里飘过的华伞,定格成一个个梦的缩影。若想体味桥的韵致风情,乌镇之桥是不可不观的。   走过最多的桥是一条混凝土桥,位于洛城和焦作之间,桥身长达数里,黄河水在其下滔滔而过。桥那边延向家的地方,住着我年老的父母乡邻。十数年来,几乎每个月,我都要在那座桥上穿行来往。每次走上那座桥,滩里的河水、庄稼、村落总在不经意间穿入眼帘,其时,父母的电话定会准时响起:“你们走到哪了?饭都做好了”。隔着电波,母亲站在村口遥望的眼神追随我一路行进,饭菜的香味随着河水氤氲,温暖着我行路的心境。多少次走过这座桥,我知道,我还会不停的走下去,直到某一天,我的子孙们穿过桥面踩着落叶送我回归。那时的我,定会在桥上驻足,桥,亦定会以深情的目光许我以回望。   读到过的诗文中,关于桥的美丽记忆也有许多。诸如隋代的赵州桥、姑苏的枫桥、扬州的二十四桥、西湖的断桥等。尽管多无缘得见,但这些桥早已氤氲成心头一道道绝美的风景。洛阳有位才子在一篇题为《桥》的文中写道: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桥,是横陈在山水间的一架琴、一幅画、一首诗。这样巧妙的比喻,于桥,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红尘漫漫,桥,链接行路,也链接光阴。无影灯下,穿着绿色手术衣、衣帽严谨的白衣使者们,聚精会神地在搭建一座生命之桥。冰冷的器械在一双双带着温度的手掌间传递,一座承载技术、责任和道义的桥梁成功搭起,赤热的血液畅通了,呻吟的脉动均匀了,苍白的颜面红润了,生命的鲜活通过桥得到了延续。桥,延接起岁月和科学的同时,也体现和升华着生命的价值,这座桥的名字叫“生命桥”。   人生行路,诸多渴盼美好的人们亦在用心搭建一座桥,他们以真诚为基石,用善意和爱为选材,以扶持去滋养,用包容去维护,搭建起一座座流芳后世的通心桥。千年前的伯牙、子期,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民国时的林徽因和金岳霖,早些年的张国荣和梅艳芳,非亲非故的他们用心搭建的桥,如今皆已成为绝唱、美谈。这座桥,被称为“心桥”,它润泽着一颗颗孤独的灵魂,引动着无数人的仰望和向往。   万里长天桥万千,各人心中桥不同。芸芸众生心中,有没有一座相同的桥呢?有的,这座桥,承载着普天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链接着天下苍生共同的梦想和期盼,这座桥的名字叫——和平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