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小说 >

魂系西泠

时间:2020-04-10 00:43
  一   一九七九夏。   一架中国民航客机钻出云层,驾着彩霞,在蓝天碧空中盘旋几圈之后,徐徐降落在我国江南第一风景名城杭州机场上。   在沿着舷梯鱼贯而下的旅客中,有一位肩披秀发,眼戴墨镜,身材窈窕,穿着入时的年轻姑娘。她叫徐茜,是归国观光的台湾赴美留学生。本来,这次与徐茜一同归国观光的,还有她的几位美籍华人同学,但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她在北京稍事逗留后,便与他们分道扬镳,独自一人提前飞抵杭州——这座她仰慕已久,日夜思念着的江南名城。   轿车载着风尘仆仆的徐茜,在宽阔的林荫道上飞驰向前。   轿车穿越一条条市容整洁的街道,驶向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驶上宛如一条长带飘浮在千顷碧波上的白堤。   徐茜一路浏览着窗外的湖光水色,心胸为之豁然开朗。旅途的劳顿,夏日的慵倦,顿时烟消云散,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惬意。   轿车驶上一座高高的石拱桥。桥顶的石砌雕栏,石栏上镌刻的桥名,在车窗外一闪而过。   “西泠桥!”   徐茜蓦地发出一声惊呼,急忙回首追望那在霞光映照中逐渐远去的石拱桥,心中激浪滚滚,引起无限联想。   啊!这就是西泠桥,就是三十年来妈妈一直梦魂萦绕着的西泠桥,也就是她这次专程飞抵杭州来拜访的西泠桥……   紧接着,妈妈那首缠绵悱恻,哀婉凄切,读之催人泪下的情诗,又赫然涌上脑海:   关山远,   海峡隔。   梦魂归,   冷泠泠。   桥断亭空人杳然,   新泪渍归痕。      情难缱,   伴恨眠。   风雨稠,   红颜衰。   纵令相逢应不识,   何处觅君归?   “小姐,西湖旅社到了,请您下车!”   司机的声音将徐茜从沉思中唤醒。她回首一看,轿车已停靠在一家现代化的旅社门前。她歉意地向司机一笑,付过车钱,便下车款步向旅社走去。   徐茜走到旅社服务台前,出示了自己的护照,说:“昨天我曾托中国旅行社代为预订一间客房……”   服务员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热情地接待着徐茜,说:“徐小姐,欢迎您住宿!房间已经替您准备好了。我领您去看一看。”   “谢谢!”徐茜回答。      二   西湖旅社座落在西湖之滨的栖霞岭下,依山傍水,建筑美观,设备先进,是七十年代新建造的一家专门接待外宾的旅社。   徐茜的住房在二楼,是一套窗外临水的单人住房。她先去卫生间痛痛快快地盥洗了一番,让电扇吹干披在肩后的秀发,然后走向窗口,打开落地式的窗户,但见一片湖光水色,千顷碧波,美比西子的西湖全貌尽收眼底。   这时,夕阳已经西下,微波浩渺的湖水之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暮霭,给远处的山水笼上了一层轻纱。湖中三岛、苏白二堤,也被烟霭笼罩,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宛如飘浮在水天之间的数只仙舟,两条彩带……   “啊,真美!”   徐茜不觉被眼前这秀美绝伦的西湖景色所吸引,忘情地发出一声赞叹。   “笃笃笃”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   徐茜回头惊讶地看着房门,不知刚到这陌生的城市,能有谁会来拜访。尽管此刻她极不愿有人来打扰,仍然还是说了一声:“请进!”   推门而入的是中国旅行社的老张,一位年近四十的中年干部。今天就是他去机场把徐茜和其他几位外宾和侨胞接回旅社来的。   徐茜这次回国观光,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北京,都得到了中国旅行社的同志热情而又周到的关怀,把她的旅行生活安排得舒舒适适的。这使徐茜非常感激。因此,一见进来的是中国旅行社的同志,徐茜便一扫不愿外人打扰的不愉快心情,热情地请老张在沙发里坐下,并给他送去一杯香茶。   “房间还满意吗?”老张接过茶杯,啜了一口,关心地询问。   “太好了!我很满意。”徐茜高兴地回答。   “徐小姐是初次来杭州吧?”   “是的。”   “我们旅行社为了方便旅客,组织了一些集体游览项目,有西湖一日游,杭州三日游,莫干山三日游……不知徐小姐是否愿意参加?”   “谢谢!不过我倒愿意单独活动,那样自由一些,可以任随自己的意兴,爱在哪儿多呆就多呆一会儿。”   “那么,明天要不要给您派一名向导?”   “不必了,我是杭州人。”   老张一怔,抬头看着这位第一次到杭州,却又自称是杭州人的姑娘,惊讶地说:“您真是杭州人?”   “怎么,看着不像吗?”徐茜莞尔一笑,接着又解释说,“是这样的,我的祖籍是杭州。我虽然自幼生长在海外,从未回过故乡,但由于妈妈从小就经常给我看杭州的地图和照片,讲这里的许多名胜古迹……因此,我自认对故乡还并不十分生疏,完全可以不要向导。”   “原来是这样。那么,祝您在故乡玩得愉快!更祝您这次故乡之行,满载而归!”   “谢谢!”   “徐小姐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找我,愿意为您效劳。”老张又关心地说。   “这个……”徐茜看着他那一张充满热情的真诚无私的脸,一个念头蓦地在心里一闪:那件亊是否能托他去打听一下呢?但她随即又改变主意,觉得初次见面不好老是麻烦人家,再说,那又是一件超越了旅行社服务范围的亊。于是她便婉言谢绝说:“暂时还没有什么困难。以后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请您帮助。”   然而,涌上心中的念头,一时却难以消逝。送走老张以后,徐茜不觉又重新打开旅行箱,拿出一卷纸张业已变黄了的画卷,俯身在写字台上小心地将它展开。   这是一幅题名为《西泠图》的油画。画中是夕照辉映下的白堤:天宇空濛明净,满湖的碧波,长长的绿堤,都被夕阳染上了一层艳丽的胭脂色,远处的栖霞岭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薄雾,雾中隐隐约约地显露出一片栉比的屋宇、高耸入云的大厦……可惜!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原画被撕去了一半,使本来应该位于画中心的西泠桥,只乘下小半个桥孔,破坏了画面的完整。   徐茜退后两步,默默地凝视着这半幅《西泠图》,三年前离台赴美时的情景,重又一一涌现在眼前:   三年前,徐茜中学毕业后,经过一番拚搏,终于在省、市的联试中击败了所有对手,连连夺冠,成为鹿港市每年唯一的一个公费赴美留学名额的幸运获得者。   离台的前一天,妈妈特地在家中办了一桌酒席为徐茜饯行。这离别的酒呀,既充满了喜庆快乐,又饱含着依依难舍的惜别和眷恋之情。直至夜深人静,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全部走后,母女俩还在灯下无休无止地喁喁而谈,直到天明。   “茜茜,去美国后再也没有人照顾你,各方面都要自己注意。”这也不知是妈妈的第几遍叮嘱了。   “嗳。”徐茜顺从地答应着。   “到那里要好好读书,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写信告诉妈。”   “嗳。”母亲拳拳的爱怜之心,使徐茜感动得几乎要流出泪来。   妈妈忽然打开门窗向四处探望了一下,又关严门窗,从书柜里取出这半幅《西泠图》,郑重地交给女儿,嘱咐说:“把这幅画也带去。现在中美关系已经解冻了,看看能不能与那边联系上,打听一下那位唐伯伯。如果有机会,你就设法回一趟大陆,替妈妈去一趟杭州,找到那位唐伯伯,把这半幅《西泠图》交还给他。……所需的费用,我以后会陆续给你寄去。”   徐茜从小受妈妈的陶冶,对远在大陆的故乡,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思念之情;长大成人之后,了解了妈妈的过去,洞悉了妈妈这一段伤心的历史,又使这一段朦胧的思念之情变得更为深切。因而,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当局的禁令,都无法改变她的这种感情。此刻,听了妈妈的话,又強烈地唤醒了她的这一种感情,并似在漫漫的暗夜里顿见到一线光明,萌生了一定要返回大陆故乡一趟,为妈妈了却多年夙愿的念头。   然而,尽管中美关系早已解冻,但作为一名台湾的公费留学生,想要返回祖国大陆,在当时的美国也仍然是困难重重,谈何容易。直到今年夏天,徐茜才在几位同学的帮助下弄到了出国签证,并巧妙地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登上一架飞香港的客机,这才得以实现夙愿,返回故乡。      三   翌日上午,徐茜用过早餐以后,便信步走出旅社,沿湖向东踽踽独行,在西泠桥旁徘徊了一阵,接着便跨过桥拱,信步向湖中的孤山走去。   孤山是由天目山延伸而来的西湖栖霞岭的余脉。它虽然是西湖最低的山,海拔仅三十八米,但由于它横绝湖中,湖水环绕,却显得孤峰突耸,颇为清幽秀丽。相传唐长庚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白居易被贬谪任杭州剌史后,曾经筑堤蓄水,疏浚六井,以利农田灌溉,并在湖内修筑一白沙长堤,拦截江湖,将孤山与两岸相连。自此孤山便与灵隐齐名,成为西湖的两处绝胜。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带斜”,“到岸请君回头望,蓬莱宫在水中央”,白居易的这些诗句,正是当时孤山胜景的绝妙写照。   今日的孤山,更是西湖的文物、胜迹荟萃之地。这里既有风光旖旎的游览胜地“平湖秋月”、中山公园,又有驰名中外的文物单位文澜阁、西泠印社,而放鹤亭、湖天一碧、西湖天下景等园林建筑更是遍布全山。红花绿影之中,掩映着幢幢楼台亭榭;青山碧水之间,点缀着处处文物胜迹,把整座孤山布置得园中有园,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置身其间,使人产生一种如诗、如画、如醉、如梦,有如步入蓬莱仙境的感觉。   徐茜为孤山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跟随如云的游人信步前行,在一处浓绿的树荫下,看见一位青年画家正在挥笔作画,招来几位热心肠的游人围在他的身后观看。徐茜心中一动,漫步走了过去,在画架前停步,也与那几位游人一起观看起他的作画。   这是一位画技颇为娴熟的青年。画架上的画稿已接近完成,画的是临湖而筑的放鹤亭,无论是取景的角度,色彩的调配都比较成功,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徐茜看着看着,不知怎的,忽又想起了那半幅《西泠图》,觉得两幅画的风格似乎有某种相似之处。   几位热心的游人看了一会儿,又陆续走了,只剩下徐茜一人还出神地站的那儿观看。   青年着完最后一笔油彩,退后一步仔细审视了一遍画稿,一扭头发现了徐茜,随便向她点点头,说:“请指教!”   “真美!”徐茜真诚地赞叹说。   那青年却又回过头去专心审视自己的画稿,听了徐茜的赞叹,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   徐茜莞尔一笑,说:“可惜远景太显了一点,一览无余;应该笼上一层雾。”   青年一惊,回头仔细打量了徐茜一眼,问:“雾?”   “对!雾。笼上一层映衬着阳光的,迷濛而又可爱的雾……”   “对,对!”青年猛然省悟,立刻拿起画笔,蘸上油彩,重新修改起自己的画来。   没有多久,画稿上的远景上便增添了一层如烟如纱的淡淡的轻雾,将原先的山水半遮雾中,隐隐约约的,意境无穷,使整幅画稿因之生辉,增添了不少色彩。   青年改完之后,又后退一步仔细审视了一遍画稿,这才满意地放下画笔,热情地对徐茜说:“谢谢你的指导!我叫刘颖,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   “我叫徐茜,在美国读书。”   “徐小姐的绘画造诣一定很高……”   “不,我是学工的。”   “那你……”刘颖一怔,不觉又抬头重新打量着徐茜。他不相信一个学工的学生,哪怕是赴美留学的高材生,能对绘画提出如此中肯的意见。   “怎么,你不相信?”徐茜看着他那一副呆怔惊讶的神态,不觉“噗哧”一笑,接着认真解释说,“我妈妈是教画的。我从小生活在画的环境里,也很爱画。可惜妈妈不许我学画,非要我报考理工科不可。”   “为什么?”   “妈妈说,绘画只能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要是把它当成终生职业,那可就糟了。”   “奇怪的逻辑!”   “妈妈他们那一代人,走过的生活道路与我们不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当然也就会不同了。”   刘颖摇摇头,仍然无法理解地反驳说:“我爸爸也是教画的,就在我们学院教油画。他就从来没有过你妈妈的这种奇怪想法,对我的学画一向很支持。”   徐茜莞尔一笑,说:“那也许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吧……”说到这里,一个念头蓦地在她的心里一闪:一位美术学院的教授,对本市美术界的人士一定熟悉,要是向他打听一下那位唐伯伯,也许会知道……      四   “雾!映衬着阳光的雾……”   与刘颖的绘画处相隔数步之遥,有一座亭台楼阁式的茶室。由于它建筑的古朴雅致,更由于它濒湖临山,位置恰当,招引了不少游人来此饮茶赏景,少事休憩。   在临窗的一对藤椅上,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正在促膝长谈。其中一位西装革履,长发齐耳,谈吐文雅,举止潇洒,颇有艺术家的风度。他就是刘颖的父亲,在美术界颇享盛名的刘轶星教授。另一位却是他的莫逆之交,从事雕刻艺术的老工人孙师傅。   “雾!映衬着阳光的雾……”   当凉爽宜人的湖风将徐茜这一句话吹送进茶亭时,刘轶星教授不觉为之一怔。他喃喃地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随之喟然长叹,勾引起了三十年前的一件心事: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小小说】原来如此(四)

    侄儿小宝第一次到办公室找他办事,这事可怕不好办,小宝甚是不解,不是二叔不帮你,这制度...

  • 两只苍蝇

    最近听说你被轰了出来,我们那的,前几天出台了一个新标准,厕所苍蝇不能超两只,正因为这...

  • 戴墨镜的女人

    技术好……,我是外科病房的保洁员……我的手术是王主任做的……我祝福您和王主任……,...

  • 获 奖

    写作业啊,不能忘,今天,孔乙己就开始动起手来,我们正在写作业呢,今天不学了,课外练习毛...

  • 又是一年春来到

    英福带回一个女人,听说英福有了女人,炕沿上坐着一个女人,一会儿又说还要去哪儿开什么...

  • 来世不相爱

    但他俩都幸福着,可一切又注定不会完美,说一个穷书生有什么好,父母松了一口气,葬礼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