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学小说 >

【杨柳】阿珠的百味人生(小说)

时间:2020-01-08 00:27
     第二章忆重点读书时期      (一)三年补习与暑假    在“文革”和“‘四人帮’横行”的时期,苟珠的初中、高中基本上是蒙混而读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当时的中国走的是“政治挂帅,又红又专。”的道路,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只要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一切皆万事大吉。王、张、江、姚“四人帮”上台后,大肆鼓吹张铁生“交白卷的英雄”论调,此时的知识分子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初、高中的三年学制缩短为两年。   “霹雳一声惊雷响,驱云拨雾见太阳。”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恢复高考,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又按正常的秩序运行,万众欢呼,举国同庆。   1978年7月苟珠在枫江中学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失利,成绩很不理想。17岁高中毕业的他,无所事事,什么也不懂,农活又不愿干,整天精神空虚,游手好闲,因此才有下面如此不平凡的坎坷经历。      1      1978年的暑假,苟珠与同村同届的高考失利者和根、河根、火根一起参加本村生产队“双抢”农忙季节的劳动,他们禾割得慢且腰痛;谷挑不起要多歇肩;犁、耙田难度高不会做;他们只好干些简单不很累的活:踩打禾机打谷,绑禾杆、担禾杆上山晒干等等。   时任村会计的年丰哥是阳汾村的老牌高中生,算盘打得噼呖啪啦响,家族大,威信高。他戏谑:“四人高考同落榜,戴副眼镜搞农忙。烈日高照晒脱皮,书生汗水肥土壤。”   逗得全村正在做事的男男女女发出阵阵“嘻嘻哈哈”的尖叫声,并风言风语的议论开了。他们四人无言以对,羞愧难当。如果此时地上能裂开一条大缝,他们当中也许会有人钻下去的。   同年9月1日开学,他们四人皆到枫江中学报名插班了,与应届高中毕业生混合在一起学习。苟珠仔仍然补习理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当时指导思想,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枫江中学离苟珠家7里路远(按小路算的),她是建筑在坪州大队的黄土山坡上,西连阜田镇,东接黄桥乡等再至吉水县城。校园设施齐全,教学办公楼5幢,师生宿舍3幢,一个操场,一个食堂,一座厕所,松树、花圃、木梓林等随处可见,总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全校20多个班级,分初中和高中两大部,师生1000多名,教师队伍庞大,教学质量名列前茅,仅次于吉水中学,列全县第二位。曾培养和造就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名重点大学的学生,名震四方。但好景不长,几年后高中部被上级撤销,只设初中班,好的老师都进城被调到吉水一、二中工作了。   自从苟珠到吉水二中补习离开后,至今再没到过枫江中学,她是苟珠的母校。他在那学习、生活了四年,令他终生难忘。苟珠最后动情地说:“再见了,枫江中学!永别了,我的母校!”。   枫江中学当时的学习风气很浓厚,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一周只休息一天半的时间,后来读补习班时,连礼拜都不准歇息了。   苟珠是寄缩生一个礼拜只回家一次,星期天时母亲为他准备一把缸菜(一般为萝卜干、霉豆腐、剁辣椒等久吃不易坏的,其中萝卜干是油炒的,但另外两种是没放油的。)这些菜苟珠都吃怕了,让他眼屎坨坨、口干舌燥,一直吃到下周星期六的下午才回家歇礼拜、渡周末。   苟珠家经济困难,哪里还有什么好的条件让他带新鲜的菜去读书?70年代的农村,能够让子女读到高中毕业,就是很不错的家庭,何况是去复读,就更难能可贵了。   别人家的孩子多数初中毕业后,就改行学手艺赚钱维家了,他倒好,不但没去学手艺减轻家里负担,反而读补习班继续增加开支,一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杂费等大概要50多元,钱从哪来?父亲被他三叔打伤致残不能劳动,母亲也老迈多病,没办法,只好向亲戚借钱借粮,以缓解燃眉之急了。   学校食堂伍分钱一碗的蔬菜,一毛伍分一份的猪肉,苟珠都不敢去吃,真是穷困到了极点。古人云:“穷人的孩子早懂事,早当家。”为什么他还处在懵懂的状态,还有什么理由去阿混度日?更无条件不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了。   时间过得真快,第一年的复读学习结束了,他第二次参加高考,照样的名落孙山了。      2      1979年9月1日,苟珠和河根弟又到枫江中学报名插班继续补习。同村的火根去学手艺赚钱了,和根兄顶替父亲上班教书了。他是19岁的后生,不但没为家减轻负担,也没为父母减少压力,反而给原本摇摇欲垂的家庭以雪上加霜的重创。   他的小妹只读了一、二年的书就辍学了,只好提前于家务农,并做些贩鸡、鸭蛋等的小买卖到枫江圩或吉安市卖,所赚小钱贴补家用。父亲伤残,母亲多病,村里按劳力、出勤率、工分的多少发放粮食和农作物,少得可怜的劳力和工分报酬,如何能维持全家的生活和他读书的较大开支?   自然是收不付出了。还是没办法,他母亲只好硬着头皮再向外村的同母异父的哥姐借钱借物,可借的地方或可借的人,基本上借遍了,已经没人敢借给他们了,因为短期内是没能力偿还的,还是哥姐念在亲情的份上,才肯再借给他家。   因初中未开设英语课程,他的英语基础没打好,如果报考大专,英语成绩计入总分的百分之三十。他是穷家子弟,又是补习生,为了早工作早甩掉包袱,他只好报考中专。   尽管苟珠夜以继日的学习,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第三次的考试总分只有314分,离最低中专录取分数线318分还差了4分,仍被录取的学校拒之门外。   又是一年的农忙时节,锄草填猪栏,担水浇菜地,打禾挑谷,担杆上山晒干等苦力活,苟珠已是样样皆不含糊了。同族的叔婶见他人高马大,力气过人,就对他母亲说:“侄子大了,书读得多,但没考上,而你家穷负担又重,不如帮他请个师傅去学木匠。”   某日中午,母亲弄好了一些酒菜,他刚进家门,一个陌生人站在面前,母亲说是为他请的木匠师傅,未待开口,师傅就抢先说:“四肢发达、书又读得多,真是做木匠的好料子。”他还是沉默不语,但师傅以为他同意了,笑眯眯的喝酒吃菜甚是满意。   待该师傅吃完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坚决不去学木匠,今年考试只差4分,不能半途而废,我很不甘心,让我再补习一年,一定考上。”母亲责怪地:“你父亲当村干部当穷了家,而你读书也读穷了家,实在无力再供你读书了,还是去学手艺吧!”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最后补读一年,没钱我亲自去借,再也不劳驾老母亲自出马了。   苟珠的父亲在旁边坐着,能听懂妻子与儿子的谈话,只见他嘴巴稍稍张合,念念有词似的,但苟珠还是没听清父亲的话。父亲眼里噙满泪水,表情也十分痛苦。好像是说:“儿子对不住了,老爸无能,再也帮不了你……”他父亲呜呜咽咽的哭了,苟珠和母亲也潸然泪下!   1980年的大年初三,是阳汾村祖传的“亲戚同聚”的喜庆节日。表姐夫李某乘酒后人多机会,对苟珠的父母说:“表弟的读书,就好比农家厅堂的顶梁柱一般,要选木质好的、大而长直的做材料,否则是枉费心机。”   也许其父母和客人没听懂,但他是补习两年的高中生,自然明白此话的意思:表姐夫是告诫他父母要看自己的儿子是否为读书的料子?如果不是,就赶快让他改行学手艺,早赚钱早减轻家庭的负担。尽管这话他当时很不爱听,但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动力等,将起到极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他心里暗下决心:最后补读一年,若不考上,誓不为人。      3      1980年9月,受同学的影响,苟珠不再到枫江中学复读了,决定转学去县城补习。毕竟是县城的二中,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学风纯朴。校长亲自教物理,教导主任教化学,尤其政治老师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听他讲课如听故事一般,特别有味。   吉水二中是新成立的,除应届生外,只设大专和中专两个补习班。其中中专班70余人,大部分为农家子女,又是几次落榜的补习生,中专不考英语,这就大大增加了复读生的录取率,为早日考取中专早参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苟珠的数、理、化成绩一向可以,只是语文一般,尤其政治更拖后腿。这年报考中专,理、化合并为一科100分,所以他主攻政治和语文科目,每天6点钟起床,到学校后面的河边树下背诵政治,特别是时事政治;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晚自习时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时的苟珠读书更吃苦耐劳,早起晚睡,方法得当,老师教得又好等原因,他自然就有成竹在胸的感觉了。7月份考试一结束,他就知道自己这次如愿以偿了,他估分320分左右。最终考试成绩揭晓:政治73分、语文64分、数学96分、理化82分,总成绩315分,后来他被录取在江西财务会计学校。必须说明,政治能考到73分,但全地区最高者80分,这其中有他的汗水,也得益于周寿规政治老师的教导有方,在此特别感激周老师!   考试完毕,苟珠兴高采烈的回家,才踏进家门,母亲焦急地问:“这次考得怎样?”他赶紧回答:请母亲放心,肯定考上了,只是有可能录取师范或煤炭学校。母亲热泪盈眶地:“考到了就好,只要不回家作田就可以,我们家的生活从此也有希望了。”   这时,他才有心思地仔细打量着母亲:白发苍苍、眼角和面部爬满皱纹,衣衫破旧,手脚颤抖。他觉得自己的母亲真是老了,平时的身体也差,患有胃病,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子。   1983年8月苟珠江西财校毕业,被分配在吉水县税务局税政股工作。至今工龄30年了,由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变化了一个老态百出的老者。尽管经过多年的拼搏和磨砺,仍未获得任何职务和功名。但现在一年几万元的工资收入,以及不再被吃、穿、住等逼得劳累奔波、愁眉苦脸的窘境,却也着实弥补了他的不足和缺憾。来之不易的工作,必须珍惜。   如果没有初、高中的学习基础;如果没有亲人强有力的帮扶;尤其若没有这三年的插班补习,不平凡经历和汗水等,则肯定没有他今天的美好工作和幸福生活。虽说如今社会还不尽完美,甚至还有邪恶和不公正的现象,但他仍然十分满足,并非常看重这份理想而又可爱的工作!   现在回想以前不平凡之事,苟珠则特别: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哥姐多年的帮扶!感激老师的辛勤教育!也感恩自己单位领导的栽培!      (二)两年财校的学习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过三十年。当苟珠想写回忆录的时候,则说明他已经老了,今年(即2013年)在本县做税务工作的工龄也刚好三十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每逢佳节倍思亲,幸福生活常忆旧。大年初二晚餐,他在家里喝了二两烧酒,余兴未了,面对电脑,不知到底做啥为好,故漫不经心地忆起年轻时有意义之举动:30余年前在“江西财务会计学校”(以下简称财校)读书时的情景,一幕幕地展现在他眼前,仿佛就于昨日,其中的酸甜苦辣等令他久久回味,终生不忘。   1   1981年9月1日,江西省财会学校正式开学了。苟珠凭借高考总分315分,被录取在该校的“国家税收”专业读中专。江西财校属省财政厅主办的全日制两年制的中等专业学校,它是招收理科毕业考试合格的高中生,后来改为招收文科的高中生。其地址设在九江市甘棠公园之旁边、九江师范学校的斜对面。   财校基本情况:设税收、预算、工会、基建等四个专业;80、81年两届学生20多个班级,学生总人数1000多名,教师、勤杂工等300多人;教师、杂工宿舍4幢,学生宿舍4幢,教学办公楼3幢,食堂、澡堂合1栋;图书室、阅览室、校门警务处等各一间;教学设施完善,运动设备齐全,校刊、版报、球场、单双杠等设在相应位置;一个操场,几栋厕所,几个小水池,花木苗圃随处可见;校园总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学风纯朴,教师尽心尽职的教,学生废寝忘食的学。   江西财校属省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68年。后改名为“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又名“江西职业技术学院”现为财经类专科学校。其中“国家税收”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曾涌现了一大批全省各地国税、地税局工作标兵或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在省国、地税局担任处长等职位,另外三个专业的学生,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大放异彩。江西财校于全省财经领域的学府仅次于江西财经大学,列第二位,威名远播,令人向往。身为财校毕业的苟珠,每逢提及此事,则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   刚进财校时,81级“国家税收”专业有3个班,他被分在税收(1)班学习。外村的兄长王文光来信说:“你已经进了保险箱,只待毕业后端铁饭碗啦。”

------分隔线----------------------------
推荐内容